美联储必须拉爆东大吗?美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割其他国家的操作。 美联储每次调整利率,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突然改变磁力,全世界的钱都会跟着它转向,这种影响力有多大?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通胀严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一怒之下把利率拉到了20%,这个数字放在今天简直不敢想象,但当时就是这么狠,结果呢?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瞬间傻眼了。 这些拉美国家之前借了大量美元外债,利率突然飙升,还债成本翻了好几倍,墨西哥政府1982年直接宣布无法偿还外债,巴西的通胀率一度超过1000%,阿根廷更是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而美国呢?高利率吸引了全球资金回流,经济反而逐渐好转。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经典案例,当时泰国、韩国、印尼这些国家的货币都跟美元挂钩,汇率相对稳定,但美联储一加息,美元走强,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瞬间下降,外债负担急剧增加。 泰铢最先扛不住,一天之内贬值30%,接着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印尼盾跌了80%,韩元跌了50%,整个东南亚的股市房市全线崩盘,而美国投资者却趁机抄底,用便宜的价格买走了这些国家的优质资产。 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又展现了另一面,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都在恐慌,各国央行都缺美元,这时候美联储像救世主一样出现,开放了无限额度的美元互换协议,给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提供美元流动性。 表面上看是雪中送炭,实际上进一步加深了全球对美元的依赖,各国央行深刻意识到:关键时刻,只有美联储能救命,这种“恩情”让美元的地位更加牢固。 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历史又重演了一遍,全球经济停摆,各国都急需美元维持贸易和金融稳定,美联储再次开闸放水,向全球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结果是什么?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不降反升。 最有意思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日美金融战,美国觉得日本出口太强势,逼着日本签了《广场协议》,让日元大幅升值,日元从240比1升到120比1,日本出口企业瞬间失去竞争力。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疯狂降息放水,结果催生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东京的地价一度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但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30年的低迷,而美国呢?趁机占领了日本失去的市场份额。 这种模式其实很简单:美国经济不好时,美联储就放水,美元贬值,资金流向海外,推高其他国家的资产价格,等美国经济恢复了,美联储就加息,美元升值,资金回流,美国以更低的成本收割海外资产。 具体数据更说明问题,目前全球贸易中约80%使用美元结算,各国央行储备中美元占比接近60%,这意味着美联储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土耳其,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土耳其里拉在一年内贬值了40%,通胀率飙升到25%,数百万中产阶级的财富瞬间缩水,而同期美国股市却创下历史新高。 阿根廷的故事更惨,这个国家在过去50年里发生了5次债务违约,每次都与美元周期有关,2018年比索贬值50%,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了570亿美元,创下该组织历史上最大贷款记录。 现在一些国家开始反击了。中国和俄罗斯在双边贸易中增加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欧盟推动欧元在能源贸易中的使用,东盟也在尝试本币结算,但要真正撼动美元霸权,难度极大。 美元的优势不只是历史惯性,更在于美国国债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全球任何时候都有2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交易,这个规模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投资者需要安全资产时,第一选择永远是美债。 印度央行前行长拉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联储打个喷嚏,新兴市场就会感冒。”这话听起来夸张,但数据证明确实如此,每次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新兴市场平均会流出200亿美元资金。 对普通人来说这种影响也很直接,如果你在泰国买了房,美联储一加息,泰铢贬值,你的资产就缩水了,如果你在巴西开公司,美元走强,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全球化时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最近几年美联储的政策变化更加频繁,2020年疫情时降息到零,2022年通胀来了又疯狂加息,2024年看到经济放缓又开始讨论降息,每次转向都让全球市场剧烈波动。 有经济学家算过一笔账:美联储每轮加息周期平均持续2—3年,期间新兴市场总共会流失约1万亿美元资金,这些钱最终流向哪里?当然是美国市场。 面对这种结构性不公平,新兴市场国家能做什么?经验表明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外债、增加外汇储备、发展本币资本市场,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且成本很高,中国是个特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8%,虽然距离美元还很远,但至少证明了改变是可能的。 信源:CCTV新闻,《美元霸权地位与美国经济》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桀骜不驯”的美联储,也有对他认输服软的这一天! 美联储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