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2岁的前北大校长周培源晨练回家后,对着妻子说:“我爱你!”妻子回看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8-12 22:54:21

1993年,92岁的前北大校长周培源晨练回家后,对着妻子说:“我爱你!”妻子回看丈夫一眼,语气稍有不耐烦地说:“看你有点疲惫,赶紧去休息!”谁知,周培源躺下后,竟再也没有起来。

故事要从周培源说起,他1902年生于江苏宜兴的书香门第,天资聪颖,1919年考入清华,在这里迷上了数学和物理,开启了长达七十年的科研生涯,1924年,他靠庚子赔款留美,学成归国后,成了清华物理系最年轻的教授。

可这位年轻有为的教授,偏偏是个光杆司令,好友刘孝锦都替他着急,说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培源也只能自嘲,学物理的女生本就凤毛麟角,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里更是稀有。

刘孝锦没把这当玩笑,过了几天,真拿来一沓北平女师大的女生照片,周培源翻着翻着,指着一张说:“就是她了。”

照片上的女孩叫王蒂澂,是当时公认的校花,一张她与朋友同游颐和园的“八美图”,甚至被小报刊登,轰动一时,两人很快见了面,席间,周培源看她不怎么动筷子,就一个劲儿地给她夹菜。

王蒂澂后来回忆:“这人真傻,我明明不爱吃韭菜,他偏把韭菜往我碗里堆”,这股傻气背后,却是一份笨拙的细心。

两人在一起后,高大英俊的周培源常常出现在女生宿舍楼下,郎才女貌,惹得曹禺这些青年学生都追着看。

爱情这东西,从来不是排队领号,据说,物理学界的泰斗叶企孙也钟情于王蒂澂,甚至和周培源有过“君子协定”,凭她自己选择,最终,王蒂澂选了周培源,而叶企孙则为此终身未娶。

1932年,两人在北平完婚,主婚人是梅贻琦校长,梅校长一时口误,把“周培源先生和王蒂澂女士”说反了,引得全场大笑。

周培源觉得不够严谨,王蒂澂反倒觉得这是校长的幽默,婚后日子很美满,家里添了两个女儿,周培源安心搞研究。

谁知好景不长,婚后第三年,王蒂澂患上了肺结核,在当时这几乎是绝症,她被迫住进香山疗养院隔离,家里,周培源既当爹又当妈,到了周末,就骑一辆破自行车,往返五十里地去看妻子。

有一次探视时间到了,他被护士请出去,却又偷偷溜回来,爬上窗台,隔着玻璃比划着让她好好养病,王蒂澂看着他满手的灰尘和一脸憨笑,含着泪重重点头,一年多后,她竟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刚熬过病魔,时代的洪流又席卷而来,周培源1937年从美国访学归来,抗战随即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周培源也举家南下,在城外的山村安了家。

那时,王蒂澂刚生下三女儿,身体虚弱,家务几乎全落在周培源身上,夜里孩子哭闹,他就抱着哄,等孩子睡了再继续备课。

匮乏年代,妻子深夜递过来的一杯热水,就是对他最好的支持,他们本可以在美国享受优渥的生活,却不约而同选择回国与国家共患难,这大概就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

为了解决从乡下到学校十九公里的交通,周培源买了匹马,取名“华龙”,成了西南联大一道奇特的风景,人称“周大将军”。

学生们会帮他照看马,物理学家金岳霖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一群教授困在荒岛上,最后能活下来的大概只有周培源。

后来,物价飞涨,马也养不起了,他才卖掉马换了辆自行车,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培养出了杨振宁、钱伟长等一批科学巨匠。

战后,周培源一家曾短暂赴美,国内民不聊生,清华教授生活困顿,有人断言他不会回来了,林徽因却斩钉截铁:“周公一定会回来的”,果不其然,周培源很快归国,与同事们共渡难关。

解放后,他调入北大,住在燕南园,他常跟人炫耀家里的“五朵金花”——四个女儿,而最娇艳的那朵,永远是夫人王蒂澂。

王蒂澂也并非只是丈夫的陪衬,她是一位眼光独到的古画收藏家,两人受彼此影响,常有李清照、赵明诚“赌书泼茶”的雅趣,1988年,他们将毕生收藏的145幅珍品全部无偿捐给国家,如今市值早已过亿。

最好的爱情大抵如此,不是要把你变成我,而是在彼此的世界里,找到共同的乐趣,让两个人的名字,不止刻在结婚证上。

晚年,王蒂澂因脊椎损伤瘫痪在床,周培源便再也不愿独自出门,每天清晨的表白也加上了新的内容:“你今天感觉怎么样?腰还疼不疼?我爱你,六十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

他每天都说,一字不差,像个严谨的理科生在背诵公式,声音大到王蒂澂都嫌他“好烦啊”。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晨练回来,照例对刚醒来的老伴说了这番话,王蒂澂看他疲惫,催他去休息,周培源答了声“好的啊”,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天,他在睡梦中安然离世,这段持续了六十多年的爱情,在一次寻常的告白后,画上了句号,它不仅是两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关于坚守、奉献与爱的生动注脚。

0 阅读:1673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