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主持人赵保乐被借调到北京。为了省钱,他和妻子睡在汽车配件仓库里。调入

提莫说热点 2025-08-12 20:44:55

1990年,主持人赵保乐被借调到北京。为了省钱,他和妻子睡在汽车配件仓库里。调入央视困难重重,没有人脉的他想到了老乡倪萍。妻子说,咱们和倪萍非亲非故的,她会帮咱们吗?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北京冬天,寒风刺骨。央视主持人赵保乐和妻子蜷缩在一间冰冷的汽车配件仓库里,呼出的白气在昏暗的灯光下格外清晰。 为了省钱,他们只能住在这里,而赵保乐的梦想却比这间仓库大得多,他想进央视,但没人脉、没资源,这条路走得异常艰难。 赵保乐的故事要从青岛说起,1958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亲痴迷京剧,甚至变卖了家里唯一的皮大衣,换回一台留声机。 7岁的赵保乐跟着唱片咿咿呀呀学戏,梦想有一天能站上舞台。可惜高中时,变声期毁了他的嗓子,京剧梦碎了。 他成了国营商店里唯一的男售货员,每天卸货、摆货,日子平淡无奇。 但赵保乐没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卸货间隙,他蹲在货架间写相声段子,把市井生活的酸甜苦辣编成包袱。 1979年,青岛职工汇演上,他一段《醉酒》逗得全场大笑,曲艺团长当场拍板招他入团。 在曲艺团的十年里,他白天演出,晚上熬夜写稿,一年发表260多篇文章,可月薪只有42.5元。 结婚时,他和棉纺厂女工王一舟连喜宴都办不起,两家人凑钱吃了顿饺子,就算成了家。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89年,冯巩看中赵保乐的才华,自掏腰包每月付给青岛曲艺团300元借调费,把他拽进了北京广播艺术团。 为了省钱,赵保乐只身北上,妻子王一舟却毫不犹豫地跟来:“你在哪,家就在哪!”两人租不起房,央求看门大爷,住进了堆满汽车配件的仓库。 冬天零下十几度,仓库冷得像冰窖,王一舟用身体焐热丈夫冻僵的手,油污蹭脏了她的花袄。 冯巩常塞钱接济他们,赵保乐却坚持记账:“这钱将来一定还!”他白天给《艺苑风景线》写稿,深夜蹲在路灯下改本子。同事笑话他的胶东方言,他就含着石子练普通话,直到舌头磨出血。 1992年,央视终于同意录用他,但户口成了大问题。赵保乐想到了同乡倪萍,可妻子担心:“咱和倪萍非亲非故,人家能帮吗?” 赵保乐还是去了,他在央视东门冒雪蹲了三天,终于等到倪萍。他结结巴巴说明困境,倪萍听完,第二天直奔人事处,拍着桌子说:“他是块金子,你们不要,我给山东台!” 两小时的软磨硬泡,倪萍硬是抢下三个进京指标,赵保乐全家终于有了北京户口。 搬进13平米的央视宿舍那天,冯巩、姜昆都来帮忙抬家具。王一舟摸着实木门框哭了:“咱有家了!” 赵保乐后来常说,他这辈子遇到了两位贵人,冯巩和倪萍。没有他们,他可能一辈子都在仓库里挣扎。 进了央视,赵保乐凭借扎实的功底,1998年主持《精彩十分》,采访过上千位名人,却始终谦逊。在2004年春晚,他还主动把化妆间让给新人撒贝宁,笑着说:“我当年睡仓库照样精神!” 到了2017年,他打造戏曲节目《梨园闯关我挂帅》,把吕剧、黄梅戏搬进直播间,还拿下全国十佳制片人。 妻子王一舟一直是他的定海神针,有人说“男人成名易变心”,她却从不疑神疑鬼:“管得越紧,心离越远。” 后来,夫妻俩在青岛创办观妙博物馆,王一舟当馆长,赵保乐题匾“艺术根在民间”。 儿子赵常考上北大时,赵保乐把结婚照放大挂在客厅,照片里两人站在天安门前,身后是用第一笔工资租的自行车。 如今六十多岁的赵保乐,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主持《非遗戏曲星光夜》。清晨逛菜市场,他还用青岛话和大姨唠嗑:“这蛤蜊得吐沙啊!” 从仓库到央视,他的人生像一部励志剧,而冯巩和倪萍的相助,让他明白,贵人可贵,但自己的坚持才是真正的钥匙。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央视网《艺术人生》专访赵保乐 《中国电视报》倪萍回忆录

0 阅读:0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