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现,中国正在进行一个“阳谋”,外媒已经敏锐察觉!   今年以来,大家都很有

天天纪闻 2025-08-12 17:17:29

忽然发现,中国正在进行一个“阳谋”,外媒已经敏锐察觉!   今年以来,大家都很有感触的一件事就是,不管市场动向,还是政策方针都在指向提振消费。   在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描述中,中国各地正通过“炎炎夏夜”激活消费潜力。这种看似季节性的市场策略,实则是国家战略的微观投射。北京、上海等城市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将文化展览与夜间消费场景结合,广州、成都等地推出的夜游项目,把传统旅游资源与现代消费体验深度融合。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夜间消费占比已达全天消费的60%,大型商场在晚间黄金时段的销售额更是超过全天半数。这种“时间经济学”的重构,不仅延长了消费链条,更创造出全新的消费生态。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政策设计层面。中国政府推出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2024年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直接拉动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增长。人工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借此快速普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5年上半年突破50%。   这种政策杠杆的撬动效应,既解决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又为新兴产业开辟了市场空间。路透社注意到,中国消费者在换购智能家电时,平均支出较原产品提升30%,这种消费升级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国际资本的嗅觉最为敏锐。德国博世集团近期在华新增1200个研发岗位,其董事会副主席直言“中国消费者是全球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美国景顺集团调查显示,59%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列为优先投资市场。   这种资本流动背后,是对中国消费市场潜力的深度认可。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达3.8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持续提升,这种结构性变化让国际投资者看到长期增长动能。   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正在显现。欧盟曾担忧中国消费升级会冲击其市场份额,但实际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的高端机械设备、医疗仪器等产品同比增长15%,反而为欧洲企业创造了新机遇。   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指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容,正在改变全球供应链的地理分布,非洲国家的农产品、东南亚的特色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形成新的贸易通道。   这种战略布局的深层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过去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正在向以消费为核心的内需驱动型转变。202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首次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结构优化,更在重塑全球经济治理规则。链博会的持续举办,吸引了全球500强企业参与,中国正在从产业链的参与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国际舆论场的反应呈现出复杂面向。一方面,《日经亚洲》等媒体肯定中国消费政策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认为其“为世界提供了确定性”;另一方面,部分西方政客仍在渲染“消费威胁论”,担忧中国市场的壮大可能削弱其经济影响力。   但市场的选择往往更具说服力,2025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9%,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5%,这种“用脚投票”的结果,印证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魅力。   在这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从夜间经济的场景创新,到以旧换新的政策杠杆,再到双循环战略的顶层设计,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这种“阳谋”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战略意图完全公开透明,却又让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正如马来西亚丝路之友俱乐部主席黄振隆所言,中国通过消费升级实现的高质量发展,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增长范式”。当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时,中国市场的稳定扩容,已然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关键变量。    

0 阅读:642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