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兰州战役中,彭德怀率领一野,在沈家岭血战马家军,此次战役,一野伤亡惨

彭丽说 2025-08-12 14:07:28

1949年,兰州战役中,彭德怀率领一野,在沈家岭血战马家军,此次战役,一野伤亡惨重,有13个团干部牺牲,团长更是阵亡! 1949年8月25日中午,沈家岭主峰硝烟弥漫。31团团长王学礼挺立着,棉裤已被鲜血浸透。 他右肩的破军章上,还挂着半片日军钢盔残片。那是1938年武汉会战时留下的。 “团长,敌人又上来了!”警卫员小吴的喊声急促。 可话音刚落,就被爆炸声吞没。王学礼抹了把脸上的血污,抓起阵亡连长的冲锋枪。 “告诉弟兄们,我今天就埋在这儿!”他的声音带着决绝。 彭德怀站在皋兰山指挥所里,目光紧盯着沈家岭。这座离兰州城仅六公里的黄土山包,正被马家军190师疯狂反扑。 “彭总,4军来电。”参谋的声音带着焦虑。 “说。”彭德怀头也没回。 “沈家岭守军的火力密度,是西安事变时的三倍。” 彭德怀猛地转身,皮靴碾过作战地图:“告诉张达志,拿不下沈家岭,我军西进青海的大门就永远打不开!” 马步芳的防御体系确实坚固。沈家岭正面有三道钢筋水泥防线。 每道防线前,都有五米高的人工削壁。削壁上暗藏机枪巢,与地下暗堡形成交叉火力网。 更让人头疼的是,马家军在峭壁间埋设了“梅花雷”。五枚地雷呈梅花状排列,踏中一枚,其余四枚便会同时引爆。 32团主攻时,二连战士刚接近第一道削壁,就被连环爆炸掀飞了三个班。 8月21日拂晓,32团发起首轮攻击。代理连长赵铁柱带着敢死队冲在最前,怀里揣着五枚反坦克手雷。 “弟兄们,炸开缺口就是活路!”他大喊着,脚步不停。 可吼声未落,左侧峭壁突然喷出火舌。马家军的暗堡群开火了。 赵铁柱只觉胸口一热,低头一看,鲜血正从弹孔里汩汩涌出。他用尽最后力气,将手雷投向暗堡。 爆炸声中,这个二十岁的山东汉子,永远定格在冲锋的姿态。 32团的进攻像撞上了铁墙。马家军190师的士兵大多来自青海化隆,从小接受“圣战”洗脑。 每个火力点,他们都打到最后一人。32团政委李锡贵后来在战地日记中写道:“敌人的尸体堆成了胸墙,活着的士兵踩着同伴的尸体射击。” “我们的战士刚炸开一道削壁,马上就被反冲锋的马家军堵了回来。” 王学礼接到接替主攻的命令时,31团正在后方休整。这个1937年入伍的老红军,正用刺刀挑开缴获的日军罐头。 突然,警卫员跑来报告:“团长,师部命令我们接替32团主攻沈家岭。” 王学礼猛地捏扁罐头盒,铁屑刺破掌心也没察觉。“把各营连长叫来,我要开个‘敢死会’。” 作战会议上,王学礼用刺刀在沙盘上划出三道深沟。“第一道防线用炸药包,第二道用轻重机枪压制。” 他顿了顿,突然提高嗓门:“第三道,我亲自带队冲!” 会场一片死寂。二营长王富贵突然站起:“团长,我带突击队!” 三营长李虎也跟着起身:“算我一个!” 王学礼笑了,笑容里带着血沫:“好!今晚每人发五颗手榴弹,天亮前,我要站在沈家岭主峰!” 8月24日凌晨四时,沈家岭迎来最惨烈的时刻。王学礼的突击队像黑色潮水,漫过第一道削壁。 二十岁的战士陈三娃抱着炸药包,滚向暗堡,用身体堵住了射击孔。 “冲啊!”王学礼的吼声撕开夜幕。31团战士踩着战友的尸体,突进第二道防线。 几乎同时,马家军的反冲锋发起。双方在战壕里展开白刃战。 “团长,左臂中弹!”小吴扑上来要包扎。 王学礼一把扯开绷带:“我这胳膊,1939年就该断在太行山!”他抓起阵亡战士的马刀,劈倒两个马家军士兵。 突然,一发迫击炮弹在十米外爆炸。弹片击中他的腹部。 王学礼踉跄着扶住战壕壁,看见自己的肠子正往外涌。“别管我!”他吼着,将马刀插进泥土。 “给我守住阵地!” 32团和30团援军赶到时,沈家岭主峰已换了三次旗帜。30团政委李锡贵带着预备队冲上阵地。 他看见王学礼的尸体仍保持着射击姿势,右手食指还扣在扳机上。 “为团长报仇!”战士们的怒吼声震彻山谷。马家军190师的最后一次冲锋,被成功打退。 马家军的溃败像雪崩般不可阻挡。当天的作战日志记载:31团原有1600人,仅剩197人;全团13名连以上干部,11人阵亡。 兰州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亲自为王学礼题写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据战后统计,沈家岭一战共歼灭马家军3800余人。一野付出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其中13名团级干部壮烈牺牲。 他们的事迹,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后人铭记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0 阅读:1743

评论列表

心在风中

心在风中

12
2025-08-13 13:30

向解放军英烈致敬!

猜你喜欢

彭丽说

彭丽说

彭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