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个50岁光棍,捡回1名女婴。不料,送她读书后,她竟怒问:“穷到捡破烂,为什么还捡我回来?”没想到,后来,她却用自己的双臂,把养父高高举起。 王志华,安徽宿州人。不过,真实的时间稍微有点出入,是1999年的冬天,不是97年。那时候他48岁,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光棍,有家,但穷得叮当响,跟光棍也差不离。那个年代,咱们国家正在经历啥?国企改制,下岗潮啊。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子对未来的不确定。王志华是个建筑工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还有个身体不好的妻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捉襟见肘。 就在这么个冬天,他在医院门口,捡到了一个被冻得发紫的女婴,襁褓里就一张纸条,写着出生日期。这换了谁,不得掂量掂量?自己锅里都见不着几粒米,再添张嘴,不是要命吗? 可王志华这人,骨子里有种老派人的憨直。他看着那孩子,就觉得是条命,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没了。就这么着,他把孩子抱回了家,取名“张望”,意思就是东张西望,从人堆里望来的孩子。 这一养,就是十几年。十几年的日子,怎么过的?一个字:抠。王志华除了在工地上干活,剩下的时间,就蹬着一辆破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收废品、捡破烂。塑料瓶、旧报纸、烂铁皮,啥能换钱他捡啥。周围邻居都说他疯了,自己都顾不上,还养个捡来的。 可他不管,人家孩子喝奶粉,他家张望喝的是米糊糊。人家孩子穿新衣服,张望穿的是亲戚邻居给的旧衣服。 孩子慢慢长大,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假。但敏感和自尊,也比别人家的孩子来得更早。上了学,张望发现自己跟同学不一样。她没有零花钱,没有新文具,最让她抬不起头的,是父亲那辆叮当作响的破三轮,和他那一身收破烂时沾上的灰。 矛盾终于在张望十几岁的时候爆发了。 那天,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具体是谁说的,怎么说的,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事实像一根刺,扎进了她敏感的青春期。她冲回家,对着那个满身疲惫、刚放下废品的老父亲,哭着喊出了那句最伤人的话: 这话一出,整个屋子都静了。王志华这个半辈子没掉过几滴泪的汉子,当时就愣住了,手里的烟灰掉了一地,半天没说出话来。他能说啥?说“我看你可怜”?还是说“这是缘分”?在女儿的质问面前,所有的解释都显得苍白。 这件事,成了父女俩心里的一道坎。张望开始变得沉默,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发泄到了另一件事上——举重。 说来也巧,因为从小干活,又营养跟得上,张望的体格比同龄女孩壮实。初中时,市体校教练来选苗子,一眼就相中了她。对当时的张望来说,去体校,或许是离开这个“让她丢脸”的家的唯一方式。 王志华砸锅卖铁,凑钱把她送了进去。他不懂啥叫举重,就知道女儿想去,那就得去。从此,他收破烂收得更勤了,因为体校的营养费,不是个小数目。 进了体校的张望,像是找到了人生的宣泄口。别人练一个小时,她练两个小时。杠铃的重量,一点点磨平了她心里的那些棱角。她慢慢明白了,那个她曾经觉得“丢人”的父亲,是用怎样的方式,为她撑起了一片天。那不是丢人,那是用一个男人的尊严,换回了她的生命。 2015年,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张望一战成名,拿下了女子举重63公斤级的冠军。拿到金牌的那一刻,她没有哭,而是第一时间跑下台,冲到观众席,找到了那个穿着不合身西装、局促不安的父亲。 接下来的一幕,成了后来无数媒体津津乐道的经典画面。 张望蹲下身,用那双举起过几百斤杠铃的手臂,稳稳地抱住父亲的双腿,然后大喝一声,将满头白发的王志华,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那一刻,全场雷动。王志华在半空中,像个孩子一样,又哭又笑。这个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的男人,第一次,被女儿用“力拔山兮”的方式,托举到了荣耀之巅。那个瞬间,多年前那句“为什么捡我回来”的质问,终于有了最响亮的回答。 我把你捡回来,就是为了让你有一天,能飞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张望后来怎么样了?她靠着体育成绩,进了苏州大学。毕业后,她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城市,也没有去当什么明星冠军。到了2025年的今天,26岁的张望,已经回到了安徽,成为了一名举重教练。 她选择了一条和她恩师一样的路,去挖掘那些和她一样,可能出身贫寒,但有天赋、肯吃苦的孩子。体育新闻报道,说她现在带的队伍里,好几个都是农村来的娃。她不仅教技术,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就像当年父亲对她一样。 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那份从父亲身上继承来的善良和坚韧,传递下去。
1997年,一个50岁光棍,捡回1名女婴。不料,送她读书后,她竟怒问:“穷到捡破
原上花绽放
2025-08-11 20:43: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