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认为,如果中美不再进行贸易,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全球35%工业产值的大国,中国将不会再购买美国任何高科技产品。 中美贸易这盘棋走到今天,真可谓步步惊心。从2018年美国单方面打响关税战开始,双方你来我往,摩擦不断升级。340亿、2500亿,关税壁垒层层加码,把全球经济搅得不得安宁。 咱先把话撂这儿,中国可不是吓大的。别的不说,单说这工业底子,那可是实打实的硬气。咱们国家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里的所有工业门类咱全有。 从挖铁矿到炼钢,从造零件到组装汽车,从生产芯片到发射卫星,咱自己就能一条龙搞定。就说2023年吧,咱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的31.7%。这是啥概念? 相当于把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工业产能攥在了自己手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里,四成以上咱都是全球第一。您再瞧瞧那些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这些“新三样”,2023年出口那叫一个火爆,直接对冲了传统商品出口下滑的影响。就凭这,咱还怕美国卡脖子? 有人可能会说,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劳动力便宜,产业转移过去不香吗?可他们不知道,咱中国的产业链那是出了名的全乎。就拿造手机来说吧,在咱这儿,从上游的芯片设计、屏幕生产,到下游的组装、测试,要啥有啥。 您要是在越南建厂,缺个螺丝都得从中国进口。这就是全产业链的优势,成本低、效率高,别的国家根本比不了。 而且咱的基础设施那也是杠杠的,高铁、5G、物流网络,样样领先全球。就说5G基站吧,咱建了337.7万个,占全球的一大半。有了这些,咱的产业协同那叫一个高效,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再说说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这事儿。有人老说咱强迫他们转让技术,这纯粹是瞎扯淡!美国企业为啥来中国?还不是瞅准了咱这儿的大市场。就拿特斯拉来说吧,人家为啥在上海建超级工厂?还不是为了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他们带来技术,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多赚钱,这是市场行为,没人逼着他们。微软、英特尔这些大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那是因为咱这儿有人才、有需求,能让他们的技术更快地转化为产品。得了便宜还卖乖,说咱强迫技术转让,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不过,咱也得承认,中美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林毅夫说得明白,美国老百姓离不开咱中国的便宜货,美国企业也舍不得咱这儿的大市场。就说最近吧,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智能手机、芯片、光伏产品又暂时豁免了关税,为啥?还不是美国企业闹得厉害,老百姓也受不了物价飞涨。 您看那些中国电商平台,Shein、Temu,在美国火得一塌糊涂,美国消费者就喜欢咱这儿的东西,想方设法绕过关税买。所以啊,完全脱钩就是个伪命题,双方谁也离不开谁。 但话又说回来,摩擦长期化是现实。美国那小心思,咱也看得透——自己国内问题解决不了,就想找个替罪羊。80年代怪日本,现在又盯上咱中国。可这办法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根本不能! 就说贸易逆差吧,美国自己消费太多、储蓄不足,这才是病根。就算把咱中国的商品都挡在门外,逆差还是下不去,反而会让美国老百姓日子更难过。 您想啊,美国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算靠关税保护勉强撑起来,成本也高得离谱,最终还不是得让消费者买单。就像2002年小布什对钢铁加征关税,最后还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乖乖撤销了。 面对这种情况,咱中国得有自己的章法。林毅夫给出的招儿,那是相当实在——以我为主,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怎么提升?推进RCEP就是个好办法。 能源合作也是缓和贸易不平衡的关键。咱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美国是油气出口大国,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很强。2024年,咱从美国进口了415万吨LNG和964万吨原油。 虽然占比不高,但这是个良好的开端。而且在清洁能源领域,咱中国的光伏组件、风电设备产能占全球80%以上,美国要搞能源转型,还真离不开咱的技术和产品。就像美国的储能项目,90%的电池材料都得从咱这儿进口,要是真断了供应,他们的项目就得停工。 贸易这事儿本应是互利共赢的。中美建交40多年来,双边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涨到6800多亿美元,7万多家美企在华投资,7000多家中企在美兴业,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 可美国一些政客非要把贸易当成武器,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就像林毅夫说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最终只能害了自己。 未来的路还很长,中美贸易或许还会有风浪,但咱中国有全产业链的底气,有RCEP的支撑,有能源合作的缓冲,更有14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咱不怕挑战,也不惧压力,因为咱知道,只有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能在这场全球经济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贸易的本质是互通有无、互利共赢,咱始终敞开大门,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骑在咱脖子上作威作福。
美国终于拿出对中国的经济王牌。 中美经济战已经不可避免。 最近这两年,中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