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盆凉水,泼醒特朗普!中国这一能力,是美国的200倍! 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又

娱圈段子手 2025-08-11 10:16:22

日本一盆凉水,泼醒特朗普!中国这一能力,是美国的200倍! 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又端出他的“造船业复兴”大菜。口号很熟:让美国船厂重回二战时代的辉煌,打造世界第一的海上力量。问题是——他手里连锅都没了。 美国造船业的惨状,不用对比中国,放在自己历史里看都像个笑话。曾经的大船坞、熟练的焊工队,现在只剩寥寥几家军工厂支撑军舰维修。 商业船市场早就被亚洲三国瓜分殆尽,美国的全球份额不到0.1%,这数字摊开,连自己人都觉得丢脸。 日本媒体这次没给特朗普留面子。《日本时报》直接引用美国海军情报局的数据: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这不是夸张修辞,而是赤裸裸的生产量对比。美国一年能造出来的吨位,中国用一周就能堆出来。 想拉盟友填坑?日本先泼了盆冷水 特朗普的算盘很简单:自己造不出来,就让盟友帮着造。日本、韩国自然是他的首选。但《日本时报》算了一笔账,日本船厂的产能本来就被商业订单塞满,即便抽出一部分,也只能帮美国修修船,接几单军舰,想填美国的商业船缺口?不可能。韩国情况差不多,能接的都是高附加值船型,不会替美国去干那种低利润的大宗货船。 美国人最不愿面对的,是整个产业链的空心化。造船不是光有船坞就行,还得有钢材加工、发动机制造、船用电子、设计院,缺一环都不行。中国这套链条是三十年一环一环攒起来的,美国则是二十多年一环一环卖掉的。现在回头看,连工人都找不齐,年轻人宁愿去学编程,也不愿下船坞搬钢板。 中国的节奏,美国追不上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很扎眼:2024年,中国完工量占全球55.7%,新订单占74.1%,手持订单63.1%。这意味着世界上每两艘新船,就有一艘是在中国下水的。美国产能连中国的1/200都不到,这差距不是靠政治动员能补回来的。 更要命的是速度。中国的船厂是“商船+军舰”双线开工,驱逐舰、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同时在造,交付时间稳定得吓人。2025年,中国海军舰艇预计395艘,美国296艘,这不是一次冲刺,而是多年累积的结果。 英国劳埃德的报告更直白:中国控制着全球40%的海运运输量,这给海军的全球存在提供了天然支撑。美国海军想追,得先有船——可船厂的生产线一年到头都塞不满,维护周期还一拖再拖。 收费的牌,美国打得很急 没法短期补产能,美国只能换招。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从10月起,对中国船舶征收入港费,每净吨50美元起步,逐步涨到140美元。一艘十万吨级的大船进美国港口,就是百万美元级的额外成本。 这招看似保护本土产业,实则是变相加关税。问题很快暴露:航运公司不会自己吞成本,最终全摊到货物价格上。港口船少了,延误多了,供应链发脾气的速度比特朗普说话还快。 几个月后,特朗普等来的不是本土船厂接单暴涨,而是企业四处找替代航线,港口工人开始担心饭碗,日本、韩国的船厂确实多了几笔订单,但填不了美国的缺口。 差距是几十年挖出来的坑 中国的造船业是硬熬出来的,从造小货船、拖船起步,一步步攻下油轮、集装箱船、LNG船这些高技术门槛,最后连航母和万吨大驱都自己造。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化的培训体系和数不清的技术改进。 美国则在上世纪末主动放弃大部分商业造船,集中做军舰。短期看节省了资源,长期看直接断了自己的腿。造船业不是软件,招来几个工程师就能上线,船坞和工人队伍都是要靠时间养出来的。现在就算砸钱重建,十年也未必追得上中国的节奏。 凉水还会往下泼 日本这次的报道只是把现实掰开揉碎给美国看:造船业不是几条政策、几个盟友就能复活的产业。美国要真想追上来,得先承认自己丢掉的不只是产能,还有整条供应链和几代工人。 而在美国还在争论怎么补课的时候,中国的船坞灯火通明,新的船体一艘艘滑向海面。那种稳和快,美国人看得清楚,却学不来。 参考资料: 《日媒:美造船产能仅为中国1/200》日本时报 《2024全球造船业统计》克拉克森研究

0 阅读:62
娱圈段子手

娱圈段子手

娱乐圈欢乐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