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地去学校

墨舞风华姿 2025-08-10 18:16:35

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地去学校上课。课上,周作人讲到颜之推的《兄弟篇》,他的眼眶突然发红,想起和鲁迅断交的那天。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比弟弟周作人年长4岁。俩人小时候感情好得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1902年,鲁迅跑去日本留学,1906年,周作人也跟了过去。在日本,两人一块儿住、一块儿学,还合办了杂志《新生》,翻译外国文学,文学梦做得热火朝天。1909年,周作人娶了日本女子羽太信子,鲁迅挺支持,还帮着张罗。1912年回国后,兄弟俩在北京八道湾买了大院子,和家人住一块儿,日子过得挺融洽。那时候,谁能想到这对兄弟后来会闹到老死不相往来? 事情的转折点在1923年7月。有一天,羽太信子跑到周作人面前哭,说鲁迅偷窥她洗澡,还嫌她出身低贱,看不起她。周作人一听就炸了,也没问清楚,直接写了封绝交信,公开跟鲁迅翻脸。鲁迅拿着信去找周作人对质,结果周作人抄起书桌上一个狮子形的铜香炉就砸了过去,鲁迅差点没躲开,灰溜溜地走了。从那天起,兄弟俩彻底掰了,鲁迅搬出八道湾,周作人继续在北大教书。这事儿听起来挺离谱,但背后到底是啥情况? 后来不少学者研究这件事,觉得羽太信子的指控八成是误会。鲁迅在家地位高,但没证据说他对羽太信子有啥恶意。羽太信子是日本人,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可能对鲁迅的言行理解歪了,加上她对自己身份有点敏感,就闹出了这档子事。周作人呢,护老婆心切,也没多想,直接信了,冲动之下跟哥哥翻脸。其实,兄弟俩性格差别也挺大:鲁迅脾气硬、爱批判,周作人温和但固执。这种差异,平时没事,一遇大事就容易炸锅。这场决裂,说白了既有误会,也有性格的火药味。 光看家庭矛盾还不够,这事儿还得放进那个时代的大环境里。20世纪初,中国社会乱成一锅粥,旧文化崩塌,新思想涌进来,知识分子都得面对抉择。鲁迅走激进路线,抨击社会弊端;周作人偏学术,追求个人自由。兄弟俩理念越走越远,家庭小事不过是导火索。加上日本侵华的阴影,俩人后来政治立场也分了道,周作人甚至在抗战时干了伪职,更让他们的关系雪上加霜。时代这只大手,把兄弟俩推到了对立面。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在上海去世,55岁。第二天,周作人却照常去北大上课,讲颜之推的《兄弟篇》。讲着讲着,他眼眶红了,显然是想起了13年前的决裂。表面上看,他挺冷漠,没去悼念,可私底下,他整理了鲁迅的旧物,还写了《鲁迅的青年时代》等书,字里行间透着怀念和愧疚。1967年,周作人去世,82岁。他才华横溢,但晚年因伪职背了骂名。对鲁迅的感情,他一直没放下,可惜再也没机会和解。 鲁迅和周作人的故事,不只是兄弟俩的私人恩怨,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挣扎。家庭矛盾、性格差异、时代压力,哪一个都能让人崩溃,何况三者叠一块儿?他们的决裂,既让人惋惜,也让人反思:要是当初多沟通一句,会不会不一样?可历史没如果,留下的只有叹息。

0 阅读:70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