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终于不装了,开始明确否认中国的二战战胜国身份了。 八十年前那场残酷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付出了三千五百多万军民的惨重代价,最终赢得了胜利。可让人费解的是,如今竟还能听到来自昔日侵略者后代口中,诸如“希望再次入侵中国”、“假装自己是胜利国”的荒谬叫嚣。 这俨然是一个跨越时代的悖论。答案或许并不在于胜利的真伪,而在于那场胜利的“成色”,或者说,它很可能是一场有始无终的胜利,一盘尚未下完的棋局。 而那些刺耳的杂音,正是这盘未竟棋局在当下响起的回音。那么,面对这份历史遗留的挑战,中国究竟正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落下那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子呢?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必须回到历史的原点,审视那场胜利的复杂性。毋庸置疑,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胜利国,其艰苦卓绝的抵抗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不容置疑。 然而,这场胜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一言以蔽之,没打服。这场胜利,更多是战略上的拖垮与国际格局下的最终裁定,并非一场让对手从精神到肉体都彻底臣服的完胜。 这种不彻底性,直接导致了胜利果实的严重缺失。战后,我们未能实现对日本的有效占领,也没能获得足额的战争赔偿,更未能主导对日本战后秩序的改造与控制。 这便形成了一种“有胜利,无胜果”的尴尬局面,赢了,却仿佛白赢,为日后无穷的争端和歪曲,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历史的遗留问题并不会随时间自动消散,它只会以新的形式在后世发酵,演变成更加棘手的挑战。这场“未竟之战”的遗祸,在今天至少以两种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 首先是来自外部的刺耳回响,即日本部分民众中滋生的历史修正主义叫嚣。他们的言论露骨而极端,妄言“希望再次入侵中国,吞并中国”,并公然否定中国的二战胜利国地位,污蔑我们是“假装的胜利国”。 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整个民族,抛出“中国人说谎就像呼吸一样,所以全世界都不喜欢中国人”这样恶毒的人格侮辱。 这些言论之所以有其市场,正是因为当年那场不彻底的胜利,未能从根本上铲除军国主义思想的土壤,给了后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和否认历史的胆量与空间。 面对跨越时空而来的挑衅,再次诉诸战争显然不是文明时代的选择。历史早已证明,战争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与破坏。 中国选择了一条更高明,也更具决定性的道路——用全面的、和平的实力发展,来为那场“未竟的战争”画上句号。这首先体现在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回应上。昔日那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国家早已一去不复返。 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在拔地而起的基础设施,还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领域,都稳居世界前列。 这种翻天覆地的国力变化,本身就是对任何轻视与侵略幻想的最有力回击,它从根本上宣告了历史悲剧绝无重演的可能。 其次,这是文明与自信的回应。针对“说谎民族”这类卑劣的污蔑,最好的驳斥,正是我们厚重绵延的五千年文明本身。 从深邃的哲学思想到瑰丽的艺术成就,再到灿烂的科技发明,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辉煌,早已融入世界文明的肌理。 一个能够孕育并传承如此灿烂文明的民族,其内在的坚韧、智慧与品格,本身就是对侵略者最大的讽刺,也是对自己胜利者地位的最好证明。更重要的是,这更是格局与道义上的回应。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在战争阴影下挣扎的国度,而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我们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争端始终保持冷静理性,主张通过对话合作解决问题。 有的网友认为“日本战后一没追究天皇的战争罪,二放过了731,关东军和本土一大批军国主义分子中坚力量,三保留了乃木,靖国,大村,兴亚观音院,殉国七士庙,八纮一宇塔等一众建筑,军国主义不是死灰复燃而是就没清理干净过。”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觉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的一点逆流算不了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灿烂辉煌!” 这不仅仅是在告慰南京大屠杀中逝去的三十万同胞、告慰731部队实验中牺牲的无辜者,更是在赢得一场更高维度的胜利——道义的胜利与未来的胜利。
日本人终于不装了,开始明确否认中国的二战战胜国身份了。 八十年前那场残酷的反
胡闹哈哈
2025-08-09 20:22:22
0
阅读:38
太鲁阁
当年为什么不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这目的性已经很明显了,日本人细思极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