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曾经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卡粮断油,让十四亿人挨饿受穷! 要是这话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能还真能唬住人。那时候中国刚从动荡中缓过来,粮食产量低,物资凭票供应,吃饱饭都是头等大事。记得小时候家里囤粮票的场景,米缸见底时的焦虑,老一辈人都深有体会。可现在是什么年代了?美国大使怕是活在过去里,完全没跟上中国的变化。 如今的中国,粮食自给率稳稳超过100%,小麦、稻谷两大主粮不仅够吃,还能储备起来当“压舱石”。国家粮库里的存粮,足够14亿人敞开吃一年以上,比国际安全线高出一大截。更别说这些年“菜篮子工程”把市场填得满满当当,菜市场里四季蔬果不断,超市货架堆得跟小山似的。从南到北,从海鲜到山货,老百姓的餐桌早就从“吃饱”升级到“吃好”了。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不是还进口大豆、玉米吗?没错,但那主要是用来榨油、做饲料的,跟老百姓的口粮没啥关系。就算国际市场出点幺蛾子,咱国内的储备粮也能顶上好几年。再说了,中国耕地红线守得死死的,18亿亩地一寸都不能少,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家底,更是吃饭的根本。 至于能源这块,美国大使的威胁就更站不住脚了。中国虽然进口石油,但早就学会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从俄罗斯的管道油,到中亚的天然气,再到非洲、拉美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哪条线都掐不断。就算海上运输有点波折,国内的页岩气、可再生能源也在突突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满大街跑,连加油站都得转型卖咖啡了。真要是撕破脸,中国近海的油气资源也够吃一阵子,解放军的航母、驱逐舰可不是摆设。 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早就不是吃饱穿暖的问题了。经济内循环、产业升级这些“高精尖”课题,才是咱们正在啃的硬骨头。但就算是这些难题,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从消费品以旧换新到培育新质生产力,从扩大内需到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箱里有的是办法。老百姓该上班上班,该消费消费,日子照样过得红红火火。 说白了,美国大使的这番狠话,就是典型的“虚空造牌”。他们总以为中国还像过去那样,一掐脖子就会求饶。可他们忘了,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早就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弱国了。粮食自给、能源自主、科技自立,这三重保险层层叠叠,把十四亿人的饭碗端得稳稳的。真要动歪心思,先问问咱手里的“粮票”答不答应,问问咱锅里的红烧肉同不同意。 历史早就证明,靠封锁打压是压不垮中国的。上世纪的技术封锁催生了“两弹一星”,现在的卡脖子反而让中国芯片、航天突飞猛进。美国要是还想用老一套吓唬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毕竟在这片土地上,连饥荒都扛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中国人?
美国媒体:终结中国稀土主导权!美国媒体《国家利益》发文称:美国必须要终结中国的
【114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