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英雄儿女”解秀梅因脑梗住院,欠下3万元医疗费,在医院准备停止治疗时

历史界段子手 2025-08-08 13:46:42

1994年,“英雄儿女”解秀梅因脑梗住院,欠下3万元医疗费,在医院准备停止治疗时,军区突然来电,要求全力救治,费用由军区承担……

石家庄第二人民医院里住着一位不起眼的农村老太太,她叫解秀梅,这会儿正躺在病床上和死神较劲呢。

脑梗加上老年痴呆,把这位老人折腾得够呛,家里几个孩子愁得直抹眼泪,这些年为了给老娘治病,家底儿掏空了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医院那边也下了最后通牒:再交不上三万块钱,只能停药了。

要说她可不是普通老太太,当年在朝鲜战场上那是立过大功的。

1951年冬天,朝鲜那地方冷得能冻掉耳朵,解秀梅在战地医院当护士。

有回她上山砍柴回来,正撞见敌机轰炸医院,别人都往外跑,这姑娘偏往火堆里冲,硬是把重伤的排长李永华从火场里背了出来。

弹片乱飞的时候,她拿身子给战友当盾牌,背上被炸得血肉模糊。

就为这个,她成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唯一拿过一等功的女战士,毛主席还亲自接见过。

仗打完了,解秀梅把军功章往箱底一压,回到河北老家当起了普通老百姓。

在印刷厂上班,嫁人生娃,街坊四邻谁也不知道这个天天围着锅台转的大姐,当年在战场上救过多少条命。就连自家孩子听她说起从前的事,都当是老人家讲古呢。

日子一晃到了1994年,解秀梅身子骨彻底垮了,医院要停药那天,大闺女突然想起母亲有枚生锈的勋章,连夜打包寄到河北省军区。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军区领导看见勋章差点没蹦起来——这哪是普通老太太,这是活着的战斗英雄啊!

第二天医院就接到电话,所有治疗费用军区包了,还专门派了人来探望。社会上听说这事,送钱送物的把医院门槛都快踏破了。

1996年开春,解秀梅还是走了,享年六十四岁,要说她这辈子,就像颗流星——最亮堂的时候照亮了整个战场,落地之后悄无声儿地隐在土坷垃里。

要不是这场病,怕是永远没人知道石家庄藏着这么位巾帼英雄。

说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女中豪杰,解秀梅可不是独一份儿,东北抗联的冷云带着七个姐妹,被鬼子逼到乌斯浑河边,子弹打光了就手拉手往江心跳,那会儿最大的才二十三岁。

还有搞地下工作的田仲樵,被日本人抓去打得没了人样,硬是咬着牙没吐半个字。

这些姑娘媳妇们,哪个不是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干革命的?

尤其是立了那么大功劳,说放下就放下,回家接着过苦日子。

印刷厂里三班倒,回家还得伺候老的小的,愣是几十年没跟组织张过嘴。要不是闺女急中生智想起那枚勋章,老太太估计就默默无闻地走了。

其实军区早年间找过这些老战士,可解秀梅搬家换工作,就跟组织上断了联系。

她那枚救命的勋章,还是1953年从朝鲜回来时发的,金漆都掉光了,红绸子变成了土黄色。

现如今说起抗美援朝,年轻人就知道黄继光、邱少云,没几个记得住解秀梅的名字。

可当年在朝鲜,文工团出身的她给战士们唱《我的祖国》,不知道暖了多少战士的心窝子。

后来转战地医院,她拿体温给伤员暖输液瓶,十个手指头全是冻疮。

这些零零碎碎的故事,都是后来军区查档案才翻出来的。

要说老天爷也够意思,给解秀梅留了两年的光景,军区介入后,最好的药用着,专家围着会诊,社会各界的慰问信像雪片似的飞来。

可惜多年积劳成疾,终究还是没扛过去。

出殡那天,送葬的队伍排出二里地,有穿军装的,有普通百姓,都是来送老英雄最后一程的。

解秀梅的故事给大伙儿提了个醒: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过着最普通的日子。

他们不求名利,不图回报,就像深埋地下的老酒,越陈越香。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历史界段子手

历史界段子手

拥抱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