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到了刑场,黄标却很不甘心:“我每个月给新四军送了20万银元,却被当成汉奸,我不甘心啊!” 1951年5月的一天,沔阳县的刑场挤满了人,人们都是来看在当地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被处决的。 要处决的一共九人,每个人的背后都被绳子绑着一个立牌,上面写着所犯的罪行。等到最后一人黄标被拉出来,他身后的立牌上写着“汉奸”,群众们无不拍手叫好。 黄标在抗日战争期间,主动投身日寇卖国求荣,还帮助日寇打新四军,行为可谓罄竹难书。今日他被处刑,也算是为牺牲的战士报了仇。 也因为他的罪行最大,所以他被放在最后一个处刑。眼看八声枪响过后,刑场上只剩黄标一人,可他依旧脸不红心不跳,脸上没有一丝对死亡的恐惧。 人群以为他是死不悔改,便用最恶毒的话语谩骂着他。正当战士准备行刑时,一辆吉普车穿过人群径直来到刑场前,只见车上一名警察急忙从车上下来,大喊着:“枪下留人!” 随后这名警察飞奔着来到监斩官身旁,将一封带有省公安厅印章的电报交给了他。监斩官看后,向刑场的所有人说到:“停止行刑,黄标千万不能杀!” 说完,监斩官立马给黄标松绑,然后安排车辆,让战士护送即刻前往省城。 监斩官在看完电报之后为何反应如此之大,那是因为电报上写的是:速送黄标同志回省,落款:省公安厅厅长陈一新。 明明黄标被定性为“汉奸”,可这封电报上却称呼他为“同志”,这一定哪里搞错了? 要想理清这一切,还要从1925年说起…… 1925年,这时的黄标因年幼跟随一名老师傅学武艺,所以身手不凡、正直刚毅,结交了一群同样爱打抱不平的兄弟。 他因看不惯县里的地主欺男霸女、鱼肉百姓,再加上当时各地农民运动高涨,便联合兄弟和当地百姓也搞起来农民运动。 不过在地主和反动派的围剿下,运动最终失败了,但是这让黄标名声大震,也让黄标认识到了农民想要翻身只有联合起来搞革命这一条路。 在之后的几年里,黄标扎根在沔阳县,给农民作动员、除恶霸,还救了当地金华寨寨主的侄女,寨主赏识他仁义的性格,便将寨主的龙头传给了他。 不仅如此,他还加入了共产党,在1930年,还成为了经互会主席。在之后的行动中,他不幸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无奈下只能独自行动,加之他的身份和所处环境,也难免在行动中有些江湖气息。 至于“汉奸”的称号是怎么来的,那是因为在1938年日军占领沔阳后,注意到黄标在当地有些威望,便想拉拢他为日军做事。 不过黄标一点也不想当汉奸,对拉拢不以为然,可就在此时,中共襄南军的领导却找上了他。重新和党组织联系上的黄标十分高兴,但接下来,他就要执行一项危险且会背上骂名的工作。 党组织要求他依靠日寇的拉拢,打入敌人内部,刺探情报和牵制敌人。明知困难重重,可黄标毅然决然接下任务,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多次向红军传递情报、偷送物资。 可除了几位领导知道黄标的真实身份外,其余人都以为他已叛变。 至于黄标杀新四军,这是大家都被他的“偷梁换柱”之计给骗了。当时日寇抓住了几名打游击的新四军,将他们关进牢里隔几日准备处决,可黄标借用之前抓到的土匪,偷偷将新四军给换了。 在刑场上假“新四军”大喊说自己是土匪,日军只觉得他们是为保全自己而说谎,殊不知真新四军早就在黄标的掩护下撤走了。 时间回到1951年,要不是陈一新注意到行刑名单上的黄标二字,真的就错杀一名好同志了。 信息来源: 湖北日报|《抗日谍将黄标屡立奇功却被误当汉奸 刑场上被救下》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到了刑场,黄标却很不甘心:“我每个月给新四军送了
雾烬
2025-08-07 17:48:08
0
阅读: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