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无人机狂轰,俄军这回拼命了 这仗已经不叫“高强度”了,是在“自残式燃烧”

大事微有趣 2025-08-07 15:24:32

导弹+无人机狂轰,俄军这回拼命了

这仗已经不叫“高强度”了,是在“自残式燃烧”。

一天143场战斗、4224架无人机、147枚制导炸弹,这种作战强度放在二战中已经是诺曼底登陆级别。但现在是在乌东,每天都在烧着打,而且还没到决战。俄乌这场仗,到现在已经进入“拼命阶段”了——不是拼策略,是拼命,拼国运,拼最后的韧劲。

143次交火,就这一天,俄军几乎是在全战线同时推进,从北到南、从库尔斯克边界到第聂伯河畔,几乎没有静线。

5731次火力打击,64次多管火箭齐射,147枚炸弹、4224架无人机一起上,天上飞的、地上轰的、地下钻的全在一锅烩。

乌军称击退俄军52次进攻,仅在波克罗夫斯基方向就挡住一半战斗量,这说明啥?俄军大兵团进攻基本扎堆在一线猛冲,乌军则用人墙+机动防线硬顶,这不是哪一边“赢了”,是互相削肉。

而且,俄军一边进攻,一边还得接受乌军航空兵和炮兵对14处设施的精确打击,包括4个指挥所和8处兵力集结地。你能想象么?这一仗根本就不是“前线”和“后方”的概念,全是灰区,全是前沿,哪怕是个指挥所都随时可能被干掉。

为什么说现在这场仗已经变质了?

俄军已经不是按传统节奏来“打阵地战”,而是全线推进+重点突破的“压倒式打法”。尤其是波克罗夫斯基方向——一天52次进攻,妥妥的火力狂轰+轮战消耗。这不是为了争地,而是为了一件事:榨干乌军的最后一点兵力储备。

之前俄军每次打完一波,还能看到“回补—歇整—再进攻”这种节奏,现在是连续三天强攻,全线压上。不怕你不反击,就怕你投降。战法已经变成“零容忍模式”。

而乌军这边,其实已经很清楚了:自己现在还能撑多久,全看后方的武器和人力还供不供得上。我们看到,这一天乌军空军和炮兵打得也很凶,14处设施、4个指挥所,这不是小事,说明乌方情报系统还在运转,而且敢于冒风险反击。但这种“冒险式防御”,其实背后就是缺的越来越多。

无人机战争,已经进入“工业战争2.0”

注意那个数字——4224架神风无人机。

这不是乌军说的,是俄军单日投放量。现在俄乌战场已经变成两个“无人机工厂”的对撞。谁的车间开得多,谁就有空中优势。战争已经进入到“谁能批量生产+批量消耗+批量补给”的阶段了。

还记得一个月前,普里戈任残部投降前透露:“前线根本不是人打人,是无人机在杀人”。现在不是段子,是常态。侦察无人机盯目标,自杀无人机冲过去,炸完一批再飞一批。美军专家都惊了,说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无人机全面化战场”。

结局开始显影:大反攻没了,“主动权”回到俄军

从地图看得更清楚:波克罗夫斯基—新帕夫利夫卡—胡利艾皮尔一线,几乎是前线最薄弱的“弯刀区”,俄军正是抓住这儿猛攻,一旦这条线被撕裂,整个乌东乌军就会陷入被包抄之势。

你会发现,俄军现在不打大纵深,不求大斩首,只求小口蚕食。一天啃你几个村,三天推进十公里,然后把你反击的部队拉出来再消灭。

这仗不讲武德,但讲工业。美国军援一断,波兰封边境,乌军再没法补给,俄军这才敢打这种“连续压榨式推进”。乌军不撤退、不谈判,那就继续燃烧,直到崩盘。

中国怎么看?

站在我们这边的立场,说句实话,乌克兰这场战争该停了。不光是因为打不赢,更因为这是个无底洞,越打越烂,越烂越打。乌军拼的是民族意志,俄军拼的是战略纵深,而美国拼的是军火出口。

战争是残酷的,但和平是需要智慧的。现在所有的苦果,都是2014年种下的,现在想翻篇,得有人出来背锅,有人出来谈判,有人扛下骂名。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大事微有趣

大事微有趣

用现代眼光看世界,发现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