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临终前说:此人不除,东吴必危!可孙权没听,12年后酿成大祸 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东吴名将周瑜,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不光长得帅,还才智超群,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东吴的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中一把大火烧得曹操丢盔弃甲,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然而,天妒英才,周瑜英年早逝。临终前,他满怀忧虑地对孙权说:“此人不除,东吴必危!” 可孙权当时没把这话当回事,12年后,一场大祸真就降临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周瑜所说的 “此人”,指的正是刘备。咱们都知道,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共同对抗曹操,可在周瑜眼里,刘备可不是个简单角色,他有野心,有抱负,还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辅佐,迟早会成为东吴的心腹大患。其实,周瑜早就对刘备有所提防。
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还向孙权借了荆州。这荆州可是战略要地,周瑜深知一旦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就如同养虎为患,以后想要除掉他可就难了。所以,周瑜多次劝孙权,要么把刘备扣留在东吴,用美酒、美女消磨他的意志;要么就干脆除掉他,以绝后患。 可孙权呢,想法和周瑜不太一样。一方面,他觉得曹操势力依然强大,北方的威胁还在,孙刘联盟对抗曹操还是很有必要的,贸然对刘备下手,会破坏联盟,让曹操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刘备当时虽说有些实力,但还没强大到让孙权感到极度威胁的地步,孙权心存侥幸,想着也许可以慢慢制衡刘备,没必要做得太绝。就这样,孙权没有听从周瑜的劝告,放走了刘备,还让他继续在荆州发展。 时光飞逝,一晃12年过去了。这12年里,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势力越来越大,不仅拿下了益州,还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实力大增。而此时的孙权,看着刘备势力坐大,心里也开始慌了。更要命的是,刘备占据荆州后,关羽镇守荆州,关羽这人勇猛无比,还傲慢自大,对东吴一直虎视眈眈,这让孙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终于,矛盾爆发了。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关羽。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所杀。这一下,可彻底激怒了刘备。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倾全国之力,亲率大军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 孙权这下可傻眼了,他这才想起周瑜临终前的警告,后悔不已。可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应战。东吴这边,陆逊临危受命,担任大都督。陆逊深知刘备大军来势汹汹,不能硬拼,于是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等待时机。刘备求战心切,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时间一长,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陆逊见时机成熟,一把大火烧了刘备的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而归,狼狈地逃到白帝城,最终在那里病逝。虽说东吴赢得了夷陵之战,但这场战争也让东吴元气大伤,孙刘联盟彻底破裂。此后,两国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再也无力单独对抗强大的曹魏。 从这段历史来看,周瑜的眼光真的很独到,他早就预见到了刘备会对东吴构成威胁。可孙权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为了一时的利益和所谓的平衡,放走了刘备,最终导致了大祸的发生。这也告诉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能会改变整个局势,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命运。 回顾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感叹,周瑜若泉下有知,看到东吴如今的惨状,不知会作何感想。而孙权呢,想必也会在无数个夜晚,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听周瑜的话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这些故事,值得我们后人细细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