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7年,康熙亲征噶尔丹,粮草却被烧了。随行囚车中的纳兰明珠,咬了一口手中的窝

吴仁韵说 2025-08-05 13:42:51

1697年,康熙亲征噶尔丹,粮草却被烧了。随行囚车中的纳兰明珠,咬了一口手中的窝头,随即断定,“皇上,有内鬼。”

纳兰明珠这人,心思活络,会来事,他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对康熙皇帝那是恭敬有加,皇帝说啥是啥,对手下的官员也格外照顾,给人感觉温和又亲切,官声很不错。

所以康熙皇帝就有意扶植纳兰明珠,提拔他当高官,用来牵制索额图,平衡朝堂势力,明珠也确实够机灵,深刻领会了皇帝的用意,办事又得力,赢得了康熙的信任,权力越来越大,俩人明争暗斗的戏码是愈演愈烈。

不过,权力大了心思就容易野,明珠风光了那么些年,到康熙二十六年时,突然栽了个大跟头,直隶巡抚于成龙给康熙上了一道密折,揭发明珠私下里买卖官职,贪赃枉法。

康熙一看这折子,眉头紧锁,大家不都说明珠是谦谦君子,百官拥戴,这么个好人怎么会干这种事?

康熙皇帝寻思,既然都怕他不敢吱声,那就只能自己动手清理门户了,于是康熙一声令下,明珠就被捕入狱。

但皇帝并非真想置明珠于死地,把他关起来,一方面是惩戒他的贪腐,另一方面也是步棋,要用明珠来对付索额图。

这就有了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亲自率兵征讨噶尔丹时,一个特别的安排,纳兰明珠被关在囚车里,一路随军同行,这意思很明白,皇帝还预备着用明珠这块“磨刀石”呢。

皇帝亲征,军情如火,队伍开到半道,突然传来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先行运送的大军粮草,被噶尔丹的人截住给一把火烧了!

这等于断了远征军的命脉,康熙皇帝闻讯,气得够呛,粮草短缺,没法子,士兵的伙食立刻减了又减,每个人一天只能啃一个硬邦邦的窝头充饥,关在囚车里的纳兰明珠,当然也享受同等待遇。

大阿哥胤禔奉命给明珠送窝头,明珠看着递过来的粗粮窝头,再一听大阿哥说是粮草被烧才不得不减粮,立刻沉默了。

片刻之后,明珠心中雪亮,抬起头对大阿哥胤禔肯定地说:“这粮草被烧不简单,皇上,营里头有内鬼!” 

他仔细问了问当时粮草转运的细节和可能的知情者,很快就锁定了一个人,索额图,明珠断定就是索额图为了个人恩怨或者更大的图谋,向敌人泄露了情报,他催促大阿哥赶紧把这个判断报告给康熙皇帝。

大阿哥胤禔不敢怠慢,跑到康熙面前,把纳兰明珠的分析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康熙皇帝刚开始听完,像是给点着的炮仗,突然就炸了,当场破口大骂,说纳兰明珠死性不改,自己都是戴罪之身了,还敢诬陷忠良大臣索额图!营帐里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骂归骂,骂完了之后,康熙皇帝的做法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被痛斥了一顿的纳兰明珠,不仅没受到更重的处罚,反而被请下了那个又冷又硬的囚车!

皇帝让人把他请到暖和舒适的御营帐子里,还特意嘱咐熬一碗滚烫的姜汤给他暖暖身子,这前后的变化,实在是大得很。

明白人自然懂康熙皇帝的心思,他痛骂明珠,那是做给外面人看的戏码,特别是做给可能的“内鬼”索额图看的。

皇帝听了明珠的分析,其实心里已经信了大半,索额图的嫌疑太大了,他等除掉索额图这个心腹大患的机会,等了好多年。

他在囚车里的那番话,正好递给了皇帝一个绝妙的理由和把柄,皇帝发火骂人,不过是烟雾弹,稳住局势,也为下一步动手做准备。

而让他下囚车,给热姜汤,那是在安抚这枚重要的棋子,也表明皇帝认为明珠这次“贡献”不小,对他识破内奸是有功劳的。

果不其然,康熙皇帝回京后,立刻就对索额图下手了,皇帝早就深知索额图野心勃勃,结党营私,而且索额图一直对皇太子胤礽灌输些不利于皇帝的想法,企图干涉皇位继承这样天大的事情。

明珠的“内鬼”指控,正好给了康熙一个能公之于众、名正言顺的理由去清除这个长久以来的威胁。很快,索额图就被抓起来,后来在康熙四十二年给处死了。

反过来看纳兰明珠,他对索额图的指控,等于是帮了康熙皇帝一个大忙,加上他本身很有本事,过去也的确为朝廷办过不少实事,在很多大事上立场也站得稳。

康熙皇帝借着这个由头,加上平定噶尔丹的大局已定,顺水推舟就给明珠平了反,官复原职,待遇也恢复了。

康熙把能补偿明珠的地方,都尽量给补偿了,明珠用他自己在囚车里的那份见识,在危难时刻给皇帝提了个醒,证明了自己虽有过错但关键时刻仍可大用,最终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活了下来,还扳倒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对头。

所以说啊,宫廷里的争斗和算计,那真是深不可测,表面上的荣辱起伏,背后是各种力量的博弈,康熙皇帝深谙此道,明珠也懂这个门道,甚至在被押上囚车的最落魄时刻,依然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官场人情的洞悉,为自己搏到了一线生机,最终上演了一出咸鱼翻身的戏码。

索额图过于张狂,惹得皇帝忍无可忍,明珠却摸准了皇帝最深的顾虑和想法,靠着关键时候的一把力,成功回到了朝廷核心。

0 阅读:87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