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起义后,卢汉决定释放张群,有人劝说:“放了张群,蒋介石没了顾忌,会调大军攻打

历史闪电侠 2025-08-05 13:07:34

云南起义后,卢汉决定释放张群,有人劝说:“放了张群,蒋介石没了顾忌,会调大军攻打昆明的。”卢汉说:“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

这场起义在1949年岁末紧张拉开,对云南省主席卢汉而言,这既是一场关乎云南前途命运的起义,也是一次在旧日情谊与现实风险之间的艰难抉择。

老蒋的亲信张群以军政长官的身份飞抵昆明,传达了一道关键指令,老蒋要求卢汉将省府、绥靖公署等所有机关火速迁往滇南。

卢汉深知这步棋背后的用意,昆明将被塞满国民党的中枢机构,自己将彻底失去主动权,然而他表面上波澜不惊,只客观陈述搬迁的难处,库银不足、房子短缺,就连之前的陆军总部也只能挤在沾益县。

张群以“军令如山”步步紧逼,卢汉迂回应对,建议派驻云南的三个军军长随张群去成都向老蒋“当面陈情”。

张群前脚刚走,卢汉的密令便紧急发出:所有飞抵昆明的飞机,一律禁止起飞;机场油库立即由龙泽汇的93军全面接管;昆明城内特务的一举一动,被置于最严密的监控之下。

当张群带着三位军长再次降落在昆明机场时,局势已然收紧,卢汉称病不出,仅遣秘书杨适生安置张群。

住进特别安排居所的这位老牌政客敏锐察觉不安,电话线路被切断更让他如坐针毡,李弥等人则被诱入一个精心设计的“会议”牢笼——张群“召集”,地点却在卢公馆。

七位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在卫队森严看守下束手就擒,当晚,这些关键人物被分批秘密转移至防守森严的省府所在地五华山,每一步转移都暗藏凶险,押运汽车穿梭于可能潜伏反抗的夜幕中。

12月10日清晨,云南起义的通电响彻寰宇,张群这才恍然大悟,他急切要求面见卢汉,得到的回复却如深秋般冰凉:“卢主席军务繁忙,无暇相见。”

情急之下,他只得伏案疾书,以旧日恩惠动情相劝,“老弟勿忘当年我在总裁面前对你的保荐维护之情,若肯放行,我余生愿隐居于香港。”

这封信击中了卢汉情感深处,他曾蒙张群周旋解围,是真正的救命恩人,身边幕僚深知利害:张群乃老蒋结拜兄弟,留着他,国民党军队进攻昆明或许会投鼠忌器;

面对压力,他眉头紧锁,最终掷地有声:“去转告他,就说我卢汉上前线了,安排他明天走,人不能忘本,这份情我认了!”

即便昆明地下党负责人火速赶来,以万分严峻的后果警醒,卢汉也未动摇:“放人的决定我定下了,所有后果我来背。”

11日晨,张群在严密护送下抵达机场,却被守卫挡下,“没有卢主席的手令,不可放行”,眼见最后离开的机会就要溜走,张群焦灼如焚。

就在此时,龙泽汇突然现身,这位关键人物的到来令张群心沉谷底,以为逮捕令已下, 龙泽汇淡然解释:“卢主席有严令,昆明机场只能落,不得起,我是特来送张长官一程。”话音落地,他登上了那架特殊的法国班机。

飞机冲出跑道,在昆明上空划过一道冰冷的弧线,然而张群并未信守承诺飞往香港做寓公,飞机一着陆台湾,他便急急“报到”,重新投身于老蒋阵营。

卢汉的释放之举,在历史天平上留下了复杂印迹,它虽然为解放军争取了时间,却也为老蒋扫清了心理障碍。

历史总是用沉重代价验证,重情重义与杀伐决断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尤其难以逾越。

0 阅读: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