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用血换来的实战经验,我军都已经吸取了教训!我军第一次大量装备半自动霰弹枪!从我军空降兵演习图片可以看到,伞兵步兵小组已经装备了09式半自动霰弹枪。好像是给冲锋枪手准备的。 乌克兰战场已经不是高科技秀肌肉的舞台,而是现实中最严酷的“实战试验场”。从钢铁洪流到无人机蜂群,打得再热闹,最后拼的还是谁能活下来。 不夸张地说,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缴的学费,已经给各国军队上了一堂“活命课”。我军也没闲着,吸收别人踩过的坑,自己少走弯路。 这不,最近的空降兵演习照片里,09式半自动霰弹枪悄悄登场,成了伞兵小组的新宠。这是我军头一次在实战编制中大规模列装霰弹枪,信号意味很浓。 别看这把枪不高调,背后可是血的教训。俄军在顿巴斯吃过的亏,多半跟看不见的“飞行炸弹”有关。 FPV无人机成本低、杀伤猛,打完就跑,电子干扰枪在战场上反应慢、续航差、用不了几次就得充电,根本顶不住。 而俄军突击队后来发现,最管用的不是高科技,而是老实巴交的霰弹枪。多颗弹头一波喷出去,遇上低空飞来的无人机,基本一枪一个准。 在一次日常任务中,俄军小队单日击落28架FPV无人机,全靠霰弹枪。这不是传说,是实打实的战场数据。 城市战也一样,俄军在马里乌波尔和巴赫穆特的巷战中吃尽苦头。步枪在狭窄空间里容易跳弹,敌人躲在门后拐角,根本没法第一时间压制。 霰弹枪在这种环境下就是开房神器,一枪下去,屋里基本就清了,俄军战术编制都因此调整,把原来配突击步枪的岗位换成霰弹枪手。这种变化,不是为了炫酷,而是为了活命。 我军显然也看到了这点。这次空降兵演习中,伞兵步兵组的配枪结构明显变了。原来冲锋枪的位置,现在变成了09式霰弹枪。 不是临时凑数,而是实打实地融入战术体系。三人小组的分工也更明确,机枪手负责中距压制,步枪手打点射,霰弹枪手负责50米内的扇形防御圈,管近战,也管低空拦截。 说到这把09式,它不是新面孔,早在十几年前就以军贸产品的身份亮相,但那时候只是“样子货”。 这次重新登场,不是炒冷饭,而是重新定义了它的战场角色,整枪重3.45公斤,比97式轻了不少,采用导气活塞式自动系统,后坐力控制得很稳,对伞兵这种机动性高的兵种来说,最合适不过。 弹药更是关键。18.4毫米的钨合金霰弹,每发14颗弹头,20米内基本必中,50米内还能穿透3毫米钢板。一般的轻型无人机,根本扛不住这么一梭子。 弹种也不单一,杀伤弹打人,独头弹打无人机,破门弹攻坚作战,用起来相当灵活,不像俄军用的Saiga-12那样弹种单一,适配性差。 当然,09式也不是完美的。它的弹容只有5发,跟俄军动辄30发弹鼓比起来,在持续火力上稍显吃力。 但是我军并没有指望它单兵打穿整场战斗,而是把它设计成一个模块化的战场工具,配合夜视、激光等辅助系统,用在特定场景里精准发力。 西部战区最近的反无人机演练就做了很好的示范,先用伪装布遮挡位置,再用电子枪逼降,最后由霰弹枪手集火打掉,毁伤率超过65%。 而且新的阵地设计也很巧妙,工事上加装细钢网,钩住飞来的FPV无人机,再由霰弹枪补刀,大大节省了弹药消耗。 从战略角度看,09式已经不只是个“巷战利器”,它正在成为我军多层防御体系中的一环。 激光武器、量子雷达这些高科技装备固然重要,但它们成本高、反应慢,面对蜂群战术很容易被拖死。 霰弹枪这种“低科技高杀伤”的武器,反而能在近距离形成有效冗余。钨弹成本远低于导弹,打一架FPV无人机,几块钱解决问题,靠得住也划得来。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09式已经在做外骨骼兼容性测试,目标就是提升士兵的携弹量和持续作战能力。 未来还可能搭载智能弹药,实现空中引爆,拦截高度拓展到30米,进一步拓宽它的作战边界。 这种从“人+枪”到“人+系统”的转变,说明我军对于单兵装备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火力输出上,而是走向了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 这次列装09式霰弹枪,不只是换了把枪那么简单,它是一次战术思维的转型。它说明我军在观察世界的枪林弹雨后,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俄军用血换来的实战经验,我军都已经吸取了教训!我军第一次大量装备半自动霰弹枪!从
幻界
2025-08-04 12:52:51
0
阅读:204
用户10xxx02
穿草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