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汉族人口迅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继续推进明朝的“改土归流”,将大量“熟蕃”入

冰渊讲大事 2025-08-03 14:14:57

清朝汉族人口迅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继续推进明朝的“改土归流”,将大量“熟蕃”入“民(汉)籍”。 “蕃”在古代汉语中既可指“番邦”(异族),也有“繁衍生息”之意(如“蕃衍”)。在边疆治理中,“蕃”逐渐成为对未完全归化少数民族的统称。 在中原王朝划定的巨大版图内,长期真正能够控制的不过是平原、丘陵与大的江河湖泊而已,其余广大的山区其实并未实际控制。 比如明朝中晚期还对宜宾的僰人进行围剿,让这个少数民族彻底消失在历史中。而僰人在南宋时曾经与蒙古人里应外合攻破了宋军在当地的‌凌霄城,它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西南与长宁县交界处,海拔1001米,三面峭壁环绕,仅有两条小路通向山下,山顶平坦开阔(约60亩),是南宋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在1255年(南宋宝祐三年)为抵御蒙古军队修建的83座“方山城堡”之一,蒙古军队多次进攻均为攻破。 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土归流,而改土归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熟蕃”入“民(汉)籍”,在清代统治阶级在“旗籍”主要是满人,还包括一部分蒙八旗、汉军八旗以及锡伯、达斡尔、鄂温克等,被编入满洲或蒙古八旗,统称“新满洲”。清代对这些旗人待遇地位的划分也很简单,谁先加入谁的地位就高、待遇就好,所以汉军旗地位低于满军旗、蒙古军旗,但是后来加入的鄂温克等索伦人虽然军功卓著,但是犹于加入的晚,因此地位低于汉军八旗……可谓是简单粗暴。 八旗属于特权阶级,统治阶级的,享有一系列的特权,除此之外就是各类民籍、少数民族专籍。按照职责分就是军籍(非八旗的卫所兵丁,隶属兵部)、匠籍等等。于是你是不是发现了,除了八旗之外的户籍划分与明代朱元璋搞的那一套几乎是一模一样…… 雍正、乾隆曾强调“满汉名色如籍贯之别”,即很多人熟知的“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因此在清代满汉矛盾其实并没有元朝时期的严重,直到辛亥革命时还有新军干掉革命党长官通电全国,要求清朝加速宪政…… 而清代在改土归流的地方大力推行汉化,将熟蕃籍贯纳入民籍,与汉人无异,而由于汉文化不停的推行,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也愿意改为汉姓或者他们祖上本身就是汉人。 大量西南熟蕃入籍是清代汉人人口迅速增加的一大原因,当然清朝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速当地汉化,或者改变原有文化,如乾隆收复新疆后,面对已经脱离中原八百多年的广大地域,面对已经伊斯兰化的现状,乾隆将大量内地汉人迁往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派遣当时精锐的八旗驻守。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1
2025-08-03 19:54

主要还是清朝人口政策调整,鼓励生育。

冰渊讲大事

冰渊讲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