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应该怎么治,今天一次性讲清楚。   大家好,我是中医施建勇。很多人被慢

向薇谈养 2025-08-03 13:37:12

慢性结肠炎应该怎么治,今天一次性讲清楚。   大家好,我是中医施建勇。很多人被慢性结肠炎折磨,随便吃点东西就拉肚子,非常痛苦。我年轻时在江苏省中医院担任消化病区主任,对慢性结肠炎有过深入研究,这些年也治好了很多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我的治疗方法。   慢性结肠炎在中医古籍中多归为“泄泻”“肠澼”“久痢”等范畴。这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结肠、直肠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的炎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腹痛腹泻肠鸣、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或顽固、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便下黏液甚或脓血,里急后重。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是让人难受的痛点。   本人认为,该病病机主要责于脾虚湿滞。因过食生冷油腻、长期精神紧张、滥用抗生素激素、久坐少动等因素,损伤脾胃,运化失调,水液化为湿邪,谷物停滞不化,湿性粘滞与食积相合,混杂渗入阻滞肠道,传导失司,清浊不分,导致泄泻、腹痛。   若湿邪进一步积聚,日久肠腑气机不畅,功能进一步受损,气血进一步瘀滞,便会损伤肠膜血络,症状为腹泻伴血、赤白黏冻,类似“痢疾”。病程拖延日久,脾胃越发虚弱,然而临床上的症状是错综复杂的。   不过,虽然有痰湿瘀结、肠失温煦、命门不足、食积不化、肝郁气滞、湿热留恋、中气虚陷、血热血瘀等多种病理因素。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饮食结构失衡、作息紊乱,脾虚湿滞之象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中最为突出,患者常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因此,调治之本还是以脾胃为根本,回到“脾虚湿滞”这上面来。   基于以上情况和多年临床经验,我提出健脾、祛湿、化浊、导滞的慢性结肠炎治疗方法,简称为“健脾祛湿”法,同时兼顾温肾固下、疏肝理气等,具体用药方法如下:   健脾益气的药物选择,常以党参、苍术、白术、山药、茯苓等为主。党参味甘性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合用可以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少湿浊停滞之患。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山药补而不滞,能益肺气、滋脾肾,还可防止化湿药过燥伤阴。   化浊导滞常用炒麦芽、焦山楂、枳实等。炒麦芽消食健胃,能化解胃肠积滞;焦山楂健脾消食助运;枳实苦辛微寒,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使湿浊积滞从肠道排出。   针对不同兼证,需灵活用药。阳虚患者,加用补骨脂、肉豆蔻温肾固肠。补骨脂辛苦温,入肾经,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二者温补肾脾,固涩肠道。   气滞患者,配伍陈皮、木香理气行滞。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促进肠道气机通畅,缓解腹胀腹痛。   食积患者,用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神曲消食和胃,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清除胃肠积滞,改善食欲不振。   湿热患者,加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除肠中湿热,缓解腹痛便溏、粘液便。   对于血热、血瘀,常用地榆、侧柏、丹皮、紫草、仙鹤草等凉血行瘀,其中仙鹤草还能补虚。 此外,还能选择灌肠外治法随时调整,在静止期(缓解期)多为虚证,重在健脾托里生肌,配方为黄芪、白术、白芨、仙鹤草、没药、血竭、赤石脂等;发作期(活动期)肠道多为邪盛,灌肠处方重在祛除湿热瘀毒,配方为地榆、苦参、黄连、秦皮、木香、槟榔等。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肠道功能会逐步恢复,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其他症状也会逐步缓解或彻底消失!纯中医治慢性结肠炎,我的方法不保密,坐标深圳龙华,能帮一个是一个!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向薇谈养

向薇谈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