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个专家预测特别准,一个是复旦大学预测乌克兰大概会亡国的张维为教授,另一位就是预测中国三年时间就能造出光刻机的林毅夫专家。 三年前,俄乌冲突正打得激烈,西方各国的军援像潮水一样涌向乌克兰,泽连斯基在国际舞台上频频露面,不少人觉得乌克兰能撑下去。 就在这时,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教授在一档节目里说,乌克兰早晚要从美国手里的"棋子"变成被丢掉的"弃子"。 这话一出,网上骂声、嘲笑声铺天盖地,有人说他不懂国际局势,有人说他在故意唱衰。 差不多同一时间,林毅夫提起中国光刻机的事,说只要国外卡脖子,咱们三年就能自己搞出来。 这话传到业内,不少同行直摇头,觉得太不切实际——荷兰阿斯麦的先进光刻机有上万个零件,技术壁垒高得很,怎么可能三年就突破? 那时的舆论场里,质疑声占了上风。 有人拿西方的理论套乌克兰的情况,说背靠北约肯定输不了;有人盯着中国科技的短板,说光刻机这种高精尖,没有国外支持根本没戏。 他们大概忘了,判断一件事,从来不是看当下的热闹,得看骨子里的逻辑。 现在再看乌克兰,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实际控制,国土面积缩水了一大块。 以前喊着支援的西方国家,现在各自有了算盘:美国把重心转到了亚太,对乌克兰的援助断断续续;欧盟被能源危机搞得焦头烂额,连带着对乌克兰的耐心也快没了。 泽连斯基去美国,连特朗普的面都没见到。 整个国家,工厂停了,路被炸了,年轻人要么跑了要么战死了,欠的外债堆成了山,想重建都没力气。说它跟亡国差不多,一点不为过。 光刻机那边,也有了新动静。 这几年,美国逼着荷兰阿斯麦不准卖设备给中国,摆明了想卡我们芯片产业的脖子。 可就这么逼着,国内的科研团队真把关键技术啃下来了。 虽然现在的水平跟阿斯麦最先进的比还有差距,但能从无到有搞出眉目,已经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 这两件事摆在一起,再回头看当初的争议,多少有点讽刺。 那些嘲笑张维为的人,大概没琢磨透国际博弈的底子——大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国帮乌克兰,本来就是为了消耗俄罗斯,等自己有了更重要的事,自然会把乌克兰丢在一边。张维为看的,就是这层利益算计。 至于林毅夫,他懂的是中国的"老底"。 咱们国家有个特点,越是被卡脖子,越能拧成一股绳。 当年搞两弹一星,条件比现在差多了,不也搞成了?全产业链的优势摆在那儿,从零件到组装,从科研到生产,能一口气串起来。 这种组织能力和吃苦劲儿,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的。 那些说三年搞不出光刻机的,怕是没见过中国人被逼到份上时的拼劲。 还有些专家,总爱拿西方的尺子量中国的事,拿过去的经验套现在的情况。 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对着报表和模型分析,却没真的走到工厂里看看工人怎么干活,没去实验室问问科研人员在琢磨啥。 就像看乌克兰,只看到西方军援的数字,没看到它自己的国家底子有多薄,怎么可能不判断错? 张维为和林毅夫的判断,不是凭空来的。 一个是看透了大国博弈的本质,知道什么叫"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个是摸透了中国发展的路数,明白制度优势和人的潜力能爆发出多大能量。 这不是什么神机妙算,就是基于现实的清醒——不被表面的热闹晃了眼,能沉下去看根本。 现在,乌克兰的惨状摆在那儿,国产光刻机的进展也摆在那儿。 当初的质疑声渐渐小了,可那些声音背后的思维方式,还值得琢磨。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谁才是那个偷偷掉眼泪的最大输家?你可能会猜乌克兰,毕竟国土疮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