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芯片巨头埋雷中国,人民日报怒问:英伟达,拿什么信你? 在全球芯片产业高度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2025-08-02 10:40:09

4万亿芯片巨头埋雷中国,人民日报怒问:英伟达,拿什么信你?

在全球芯片产业高度交织的今天,英伟达H20芯片事件像一颗投进深水的石子,激起了关于技术主权、安全信任、供应链博弈等多重涟漪。

人民日报直言质问“英伟达,让中国怎么信你”,不仅表达了对产品潜在威胁的强烈不安,也道出了一个科技强权时代下的核心隐忧:信任,不再是商业承诺的问题,而是战略安全的底线。

英伟达H20芯片所具备的“追踪定位+远程关闭”功能,将这场风波推向技术安全的深水区。

这些功能理论上可通过远程指令让芯片失效、瘫痪,或精准识别其所处位置,在军事、通信、医疗等高敏感场景中一旦遭遇控制权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

更关键的是,这并非英伟达一家公司擅自为之,而是源自美国出口AI芯片时依据相关法案所强制内嵌的技术控制,这种“合规性”背后,隐含的是国家战略与技术霸权之间的高度绑定。

在芯片成为新型战略资源的当下,这类被包装成“安全机制”的功能实质上已经异化为一种“隐形入侵”,表面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实则构建了潜在的技术杀手锏。

一旦这类控制机制被激活,其结果不亚于主权信息系统遭受外部植入式攻击,因此,芯片中的“漏洞”早已不只是软件漏洞,更是主权漏洞、治理漏洞。

中国监管部门迅速出手,国家网信办对英伟达开展依法约谈,紧接着,人民日报公开评论质问,不仅是对企业的警告,也是一次对跨国技术信任体系的正面宣告。

而资本市场的反应更具指标意义:英伟达供应链相关股票应声下跌,国产芯片板块大涨,市场选择用“脚”做出回应。

华为昇腾芯片市场份额从5%暴涨至23%,360公司等纷纷宣布弃用外企芯片,改用国产方案。

这是一次清晰的信号传导链,技术不透明引发信任坍塌,监管介入加速市场洗牌,企业转型重构芯片采购策略。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此次风波成为“由性能导向转向安全优先”的关键拐点,过去选芯片,首看算力、能效、生态。

现在选芯片,首先问的是“能不能被别人一键关掉”,这种安全焦虑促使更多企业走向国产芯片替代,而这一次的切换并不只是“权宜之计”,而是“路径性选择”。

正如网友所说:“哪怕性能差一点,也得用自己的,关键时刻不能被掐断喉咙”。

国产芯片的替代浪潮正在加速,从“昇腾”到“寒武纪”“昆仑芯”,从底层算力到生态平台,我国企业逐步建立起技术壁垒内的独立路径。

企业认知也发生迁移:从过去的“被动防守”变为今天的“主动构建”,围绕芯片生态、自主框架、兼容系统进行布局,试图构建一个真正可控、可信的技术体系。

英伟达的回应是“我们遵守法律,芯片无后门”,但这却恰恰揭示了事件的悖论:英伟达口中的“合规”恰恰是信任危机的根源。

中美两国的制度架构、法律体系完全不同,美国要求嵌入定位与控制模块,是以“安全”名义实施的战略控制。

我国则要求技术必须透明、数据不外泄,以捍卫主权和社会秩序,这场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将跨国科技公司置于难以调和的夹缝中。

既要遵守美国的出口安全审查,又要满足我国的数据主权要求,企业最终只能“折损其身”,陷入两难境地。

因此,此类事件的根本解决之道,不在于一家公司是否“解释得清”,而在于国际社会是否能建立起面向技术治理的基本共识。

例如,是否有可能推动构建“可信芯片协议”,对芯片功能做出公示和验证,是否能推动全球化的“技术透明标准”,让跨国技术输出不再成为主权对抗的武器。

否则,类似英伟达H20事件还会在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反复上演。

这场风波最终带来的,不只是一次信任危机,更是一次战略自省,它警示我们:在关键技术面前,安全必须是前提,合规不能代替信任,性能无法覆盖隐患。

真正的解决之道,唯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起可控、可信、可持续的国产技术生态,这不仅是对现实风险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秩序的布局。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所折射的正是“中国芯”迎来从危机走向崛起的战略分水岭。

从技术附庸走向技术主权,从跟跑者转向体系建设者,需要的从不是一场仰赖舆论爆点的突击,而是一整套自下而上的制度性工程。

而英伟达H20事件,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诱因、一面镜子、一声警钟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書童

書童

1
2025-08-03 05:11

H20明面上是钻美帝禁售法漏洞而降性能的剦割特供版,实质是留后门植嗅探的间谍装置。。。最精明之处便是打中国人爱中国的黄教主亲自出场兜售。

猜你喜欢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

卡哇伊马萨谈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