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布全球关税,有两大诡异之处,这是要和中国“硬碰硬”? 2025年7月31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宣布对全球数十个国家征收全新关税,并将在7天后正式生效。 这一行动迅速引发全球政经舆论的关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这份关税名单中,中国并未被直接点名,但两个“诡异”的关税安排却暗示出一个清晰的方向。 特朗普可能正在为新一轮中美贸易冲突“做足热身”,此举表面上是全球化调控,实则隐含着深刻的战略指向。 第一个“诡异”出现在巴基斯坦的待遇上,作为一向在外交上较为边缘化的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此次被征收的关税仅为19%。 而其传统对手、美国更倚重的印度却高达25%,这一反常的“厚此薄彼”,从外交格局上看,显然不合常理。 但若将视野拉长,回顾今年5月印巴爆发边境冲突,美国随即出面斡旋促成停火,巴基斯坦对美迅速释放善意,派遣高级军方代表访美,而特朗普也破格接见。 展现出极强的外交“拉拢”意图,从这一系列操作看,特朗普不是简单做关税加减法,而是在有意打破印度近年来在中美之间“模糊平衡”的策略。 他要莫迪在中美对抗格局中真正选边站,若你不靠近我,那我就扶持你的死敌,而第二个诡异之处则出现在巴西。 早在一个月前,特朗普对巴西放出狠话,扬言要征收50%的高额关税,理由是巴西总统卢拉大力推动去美元化,有意在金砖框架内弱化美国金融霸权地位。 然而最终公布的政策显示,巴西仅被征收10%关税,远低于此前威胁水平。这种“口嗨归口嗨、实操收手”的处理方式说明,特朗普背后的政策团队极为清楚。 美国对巴西是顺差国,若真祭出重税,只会引火烧身,打乱自身经济布局,更深层的意图或许在于:通过“宽待巴西”。 在金砖体系内制造疑云和分化,削弱我国与卢拉政府间在货币、能源等方面的共识,瓦解“去美元联盟”的凝聚力。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个趋势:特朗普政府的目标并非这些“配角国家”,而是最终聚焦在我国身上。 当前的策略正是通过外围渗透、地缘布局、瓦解同盟等手段,为未来与我国进行真正“硬碰硬”的经济博弈做前期准备,这就像围棋中的“布子”阶段。 一步步铺开战线、试探对手、牵制其外援,然后集中火力于主战场,这份看似无关中国的关税清单,实际上正是特朗普“绕开锋芒、聚焦主敌”的前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日前已公开表示:中美之间的关税水平“可能会重回三位数”。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意味着美方已将中美贸易关系重归“对抗状态”纳入政策考量中,并做出预案。 也就是说,特朗普虽未直接点名我国,但政策走向已昭然若揭。 我国面对这种局势,势必不能再以“缓和”心态对待。当前全球地缘结构发生了重大重组,美国在多边框架下的操作不再遮掩意图,而是愈发清晰、具有针对性。 我国的应对路径必须更加立体,在对美直接关税策略上保持“延后反击”原则,避免陷入节奏陷阱。 在能源采购与金融战略上持续推进自主化,强化与俄、中东等资源国的实质合作。 更关键的是联动非美经济体,依托金砖、RCEP等机制构建多边支撑体系,使美国的外部分化策略难以得逞。 必须认识到,本轮关税风暴虽然暂未直接触及中国,但已充分展现出特朗普团队高超的战略算计和全球政策协同能力。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征税,而是一次政治信号的释放,是一次战略谋局的起笔。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问,美国为何不急于对中国直接出手?答案或许很简单也很残酷。 特朗普清楚,一旦中美直接交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确保外围尽可能稳定、盟友尽可能削弱、内部尽可能统一。 因此当前这轮对外关税动作,更像是一次“预热”:打散中国的外围战略资源,挑拨其关键伙伴的稳定性。 同时观测我国的反应,为后续制订更具攻击性的关税方案积累经验与筹码。 而我国,也早已不是2018年初次面对关税战时的“生手”,过去几年,我国无论是在技术链条、产能布局还是战略应对上,已构筑出更坚实的底盘。 面对美式围堵与压迫,“硬碰硬”并非唯一解法,但无疑也是不可回避的选项之一,当预热结束、战局真正拉开帷幕之时,谁能真正沉稳谋定、掌控节奏,或许才是这盘超级大棋的胜负手所在。 现阶段,中美之间虽尚未开战,但“战前谋局”的关键期已经到来。 未来几个月里的每一步,都将决定局势的转向,而我国的沉着与定力,可能正是打破围困、赢得主动的最大变量。
特朗普发起的全球关税战其实已经结束了,结果出人意料。随着日韩,欧盟,印度,加拿
【5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