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曾提醒中国:中国近些年有一个最大的战略失误,那就是是疏远了美国商界。如今6年过去了,那么真相真的如此么?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个马凯硕,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资深学者,当过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还拿过总统奖学金,实打实的国际政治圈“明白人”。 这些年他对中国的态度挺有意思,既批评咱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不足,又公开反对西方妖魔化中国,去年博鳌论坛上还直言,“我支持的是真相”。 他输出的这个观点,是在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说的,当时美国商界确实叫苦连天。 他之所以说疏远美国商界是战略失误,其中道理其实不复杂。 早年间,美国商界可是中美关系的“润滑剂”。 就拿波音公司来说,2017年特朗普访华时,一下子签了370亿美元的飞机订单,那可是300架飞机啊。 这背后是美国商界,用真金白银在美国国内替中国说话。 那时候美国政府但凡要搞点对华限制,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这些组织马上跳出来反对,因为他们明白,中国市场太大了,谁也得罪不起。 深圳商报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企在华营收超过3000亿美元,7万多家美企在中国年利润超500亿美元。 苹果公司2023年在华营收725.6亿美元,占全球营收的近20%;英伟达靠着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营收增速超过50%。 这些数字也说明,美国商界和中国市场早就深度绑定了,谁要硬拆,美国企业先不干。 美国商界这么给力,咱们过去也没亏待过美国商界。 中国加入WTO后,汽车、金融、科技等领域逐步开放,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0个月,这速度在全球都少见。 2024年链博会上,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继续排境外第一,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咱们对美国商界诚意的回应。 可特朗普上台后,这平衡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 2018年开始的贸易战,对华加征高额关税,波音公司首当其冲。 原本2017年签下的订单,因为关税问题交付一拖再拖,中国航空公司不得不转向空客。 美国商会的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美企过去三年丢了中国市场份额,四分之三的企业预计未来几年还会丢。 更要命的是,美国政府在高科技领域搞“脱钩断链”,英特尔、高通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大幅下滑,德州仪器2023年营收减少31%。 美国商界就算想和中国做生意,政策上的“紧箍咒”也让他们动弹不得。 面对这种情况,咱们中国是怎么调整的呢? 首先是扩大开放,202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白皮书明确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中国欢迎美企继续投资。 就拿最近来说,7月29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组织波音、联邦快递等企业高管访华,和中国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面对面交流,明确表示要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这说明咱们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其次是多元化布局,咱们一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150多个国家签了合作协议;一边搞内需市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5万亿元,庞大的市场让美国企业舍不得走。 而且咱们在科技创新上发力,2023年专利申请数量超过美国,华为、比亚迪这些企业在5G、新能源领域的突破,让美国商界不得不重新评估和中国合作的价值。 用商务部发言人的话说,咱现在对美国的态度,就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周海兵会见美商代表团时,明确表示中美“脱钩断链”行不通,欢迎美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 这就是咱们的态度:合作的大门永远开着,但咱们也不怕任何威胁。 六年前,马凯硕说中国疏远美国商界是战略失误,现在看来,这个锅恐怕不能全扣在中国头上。 美国商界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更多是美国政府单边主义政策造成的。 就像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说的,关税对美国造成的痛苦比对中国更大。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2025年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增长两位数,这就是最好的回应。 中美关系就像一条大河,偶尔会有礁石激起浪花,但奔涌向前的趋势谁也挡不住。 美国商界用脚投票,频繁访华寻求合作,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咱们中国始终相信,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能双输。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美之间掀桌子已经进入倒计时,因为美国要的中国给不了,中国想守护利益美国也不会给
【10评论】【14点赞】
微风
疏远了美国商界,是疏远了犹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