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在验尸时,用脚踢了踢他的脑袋,这时,旁边叛变的战友打了这个汉奸一巴掌,怒喝道:“你是没有手吗?” 打汉奸那一巴掌的,叫张锡瑗,曾是赵尚志身边的通信兵。1938年他在战斗中被俘,日军把烧红的烙铁按在他胳膊上,问抗联的粮仓在哪,他咬着牙没说。 可后来日军抓了他娘,往老人嘴里灌辣椒水,他终究没扛住——叛变那天,他对着赵尚志的照片磕了三个响头,把照片撕成碎片塞进灶膛,火苗舔着纸片时,他像被火燎了似的直哆嗦。 赵尚志那会儿在抗联里,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1935年冬天,他带着三百人伏击日军运输队,腿被子弹打穿,愣是拄着树桩指挥完战斗 战士们要抬他撤退,他骂道:“抬啥?我这条腿还能换十个鬼子的命!” 后来他在密林中养伤,靠啃树皮、喝雪水撑了一个月,伤没好利索,又带着人端了日军的哨所。 日军悬赏一万元买他的人头,传单贴满了县城的墙,可抗联的人都说:“赵司令的骨头,比金子还硬。” 刘德山能混进队伍,是靠着“苦肉计”。他故意让日军打伤胳膊,哭着对赵尚志说“全家被鬼子杀了,想跟着司令报仇”。 赵尚志看着他胳膊上外翻的皮肉,让军医给治了伤,留他在身边当向导。没人知道,他早就被日军特务机关收买,兜里揣着赵尚志的活动路线图——那图上的墨迹,是用日军给的“安家费”买的墨锭磨的。 枪响的时候,张锡瑗就站在三米外。他看见赵尚志猛地回头,眼神像刀子似的剜向刘德山,嘴里骂出半句话“你个……”就倒了下去。 雪地里的血冒着热气,很快又被寒风冻成暗红的冰碴。刘德山举着枪狂笑,说“这下老子能领赏了”,张锡瑗盯着赵尚志睁着的眼睛,突然觉得喉咙里像堵着雪块,喘不上气。 验尸是在一个破庙里。日军军官让汉奸去翻赵尚志的口袋,那汉奸大概是想在日本人面前显威风,抬脚就往赵尚志头上踹。 张锡瑗脑子里“嗡”的一声,什么都顾不上了——他想起赵尚志总把干粮省给他吃,想起自己被俘后赵尚志带人劫狱救他,想起司令常说“咱抗联的人,就算死,也得站着死”。 那一巴掌甩出去,他手都麻了,打在汉奸脸上的声音,盖过了庙里漏风的呼啸。 汉奸被打懵了,日军军官也愣了愣,随即抽出军刀架在张锡瑗脖子上:“你想替他死?” 他没说话,只是弯腰用袖子擦赵尚志脸上的雪,指尖触到司令冰冷的皮肤时,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是他叛变后第一次哭,不是为自己,是为那个被他辜负的人。 后来张锡瑗被日军拉去枪毙,临刑前他朝着赵尚志牺牲的方向磕了个头,喊了声“司令,我对不起你”。枪声响起时,雪又开始下了,把他的血和之前赵尚志的血,慢慢盖成一片白。 赵尚志的头被日军割下来示众,身体被扔进了松花江。可江水流淌的地方,抗联的战士还在密林里坚持,他们说“赵司令没走,他的骨头化成了山,护着咱东北的土地”。 一个能让叛徒都忍不住维护的英雄,该有怎样的分量?或许答案就藏在那巴掌里——有些精神,哪怕是背叛者,也没法完全践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在验尸时,用脚踢了踢他的脑袋,这时,旁边叛变的
史海沉钩
2025-08-01 00:06:03
0
阅读:259
安大人
反正是死,不要抡巴掌,直接给他一枪,有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