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经历过长津湖战役的朱彦夫瞎了一只眼、四肢被截肢后回到老家,可他的母亲却说:“你还是回去吧,娘养活不了你。” 主要信源:(人民资讯——光荣属于二连!长津湖老英雄用残臂写下牺牲战友的故事;澎湃新闻——长津湖战役中失去四肢和左眼,山东老兵朱彦夫“感动中国”!) 1956年初春,朱彦夫踏上故土时已是残缺之躯。 九年前离家从军的少年郎,如今裹在军装里的四肢都是钢铁所铸。 当院门吱呀开启,白发老母望着铁皮假肢上挂着的儿子,身体一软昏倒在门槛前。 待老人家醒来,开口竟是赶人:"回荣军院去,娘伺候不了铁疙瘩。" 这话像刀子剜着朱彦夫的心,他伸出包裹皮革的残臂指向床板:"当年十四岁偷跑参军是为爹报仇,现在铁了心回家就是要伺候娘。" 朱彦夫的家仇始于1943年秋日。 日寇进村扫荡时,他亲眼目睹父亲被刺刀挑死在谷堆旁。 据《沂源县志》记载,当年全县遇害群众达两千余人。 四载后,刚够步枪高的少年揣着偷藏的窝头,踩着草鞋跑出八十里山路,在莱芜追上行进中的华东野战军。 首长看他个子不及枪高,他却指着天边炮火说:"送死的活都行!" 1948年深冬的碾庄战场成为少年真正成长的熔炉。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档案中,这个当时化名"小钢炮"的新兵抱着炸药包钻过三道壕沟,爆破两个地堡时耳朵被震得淌血。 冲锋号响起那刻,他咬碎棉袄衣袖塞住耳朵,跟着红旗扑向黄维兵团最后的阵地。 那年他胸前挂上两枚勋章,衣襟上还别着连长给的特别奖励。 从敌军参谋尸体上缴获的金星钢笔。 长津湖的冰雪却封存了少年的好运。 1950年11月,朱彦夫所在连队在死鹰岭阻击美军陆战一师。 据军史记载,寒流骤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阵地上最后清点时,全连除朱彦夫外一百四十六人全部冻成持枪站立的冰雕。 他右眼插着弹片,左腿炸穿的伤口冻成紫黑色,硬是拖着残躯爬行了三天。 沈阳军区总医院的档案记载:送诊时伤员四肢坏疽,颅骨嵌着七块碎弹片。 九十三天的昏迷后在手术台上醒来,朱彦夫第一次看见空荡荡的袖管,发疯似地挣断绷带。 护士按不住他,主治医师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伤员嘶吼'死人堆里爬出几十回,就为当个废物?'"。 自制的绳索在铁床架上勒出血印,藏在舌底的安眠药换来三天洗胃,他终究在第三次自杀未遂后看清了现实。 全连一百四十七条命换来的幸存,不是留给懦夫的。 1952年秋天安装的假肢是苏式钢骨结构。 山东省荣军医院的康复记录显示,这套十七斤重的铁骨架需要每天用酒精擦拭接口,否则磨破的皮肉就会感染化脓。 护工小刘还记得初学时满地乱滚的瓷碗,有次朱彦夫用下颚夹着调羹,整整二十分钟才把稀饭送进嘴里。 最艰难的行走训练在霜降日取得突破,当他拄着双拐挪动三十步扑向母亲时,额头上摔出的血口子汩汩流进棉衣领子。 令乡邻惊愕的是,这具钢铁之躯竟在次年春天扛起了打井的绳索。 张家泉村地处沂蒙山腹地,据县水利局1957年抗旱报告显示,该村年年有渴死牲畜的记录。 朱彦夫把假肢绑在辘轳架上摇把手,铁骨架磨得皮开肉绽时,井底终于涌出泥浆。 村民老张抹着泪说:"咱们健全人打了三年空井,朱书记拿血肉换水啊。" 朱家的孝道却在1958年遭遇考验。 合作社规划图书室急缺木料,朱彦夫盯上堂屋那口松木寿材。 据妻子陈希永回忆,婆婆抱着棺材板死活不撒手:"我连这最后的屋都守不住?" 绝食抗争进行到第五天,老人拍着棺木哭喊:"抬走!抬去给你那些书本当房梁!" 当识字的村民念出《水稻栽培技术》增产二十担的消息时,朱母却在炕上啃着救济粮做的窝头。 更大的愧疚出现在母亲临终时刻。 1982年沂源县推行殡葬改革,村支书家的老人自然成为焦点。 时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李建平在走访笔记中写道:"朱书记跪在草席前磕头,哭声响得全村都听见,转头还是把遗体送进火化炉。" 送葬队伍里有老人叹息:"这铁打的汉子,心也是铁打的。" 如今在张家泉村漫步,能看见当年铁拐凿出的盘山渠仍在灌溉樱桃园,图书室原址立着现代化小学。 九十一岁的朱彦夫用残臂夹着毛笔写的"保家卫国"碑文竖在村口。 村民朱继山捧着自家果园的樱桃说:"咱村满山的樱桃树,根都扎在朱书记磨碎的铁皮里。"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6年,经历过长津湖战役的朱彦夫瞎了一只眼、四肢被截肢后回到老家,可他的母亲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31 20:02: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