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韩制裁20年,金正恩却说朝鲜真正的敌人不是美韩,那是谁?2021年11月,金

碧瑶含烟柳 2025-07-29 18:30:14

被美韩制裁20年,金正恩却说朝鲜真正的敌人不是美韩,那是谁?2021年11月,金正恩在一次讲话中给出了答案,他说:“美方仍在坚持错误的判断和行为,继续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但朝鲜的主要敌人是战争本身,而非美韩等特定国家或势力。”这句话背后,有着沉重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压力。 当时的背景并不轻松。朝鲜刚刚公开展示了高超音速导弹和铀浓缩新进展,射程覆盖全球,美日韩立刻警觉,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制裁。 这种节奏并不陌生。从朝鲜核计划启动那天起,“研发—展示—制裁—对抗”已成常态。 话说回来,为何金正恩要在这样的时刻,放下“美国和韩国”的标签,单挑“战争”这个抽象的对手?答案藏在朝鲜70多年的历史里。 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美军不止一次放出“核威胁”,还在战场周边部署核弹头。 战争结束后,三八线变成了现实的分界线,一南一北,敌意写在地图上。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了朝鲜的核计划。 冷战结束后,朝美之间曾有过接近的时刻。1994年,《朝核框架协议》签署,美国承诺提供轻水反应堆、援助粮食和能源,但实际落实寥寥。 朝鲜认为美国“说一套做一套”,于是干脆退群,1993年退出《核不扩散条约》,2006年首次进行核试验,正式走上了“以核换安全”的道路。 从那以后,朝鲜成了国际制裁的常客。联合国安理会在2016年通过第2321号决议,限制朝鲜煤炭出口,每年不超过750万吨。 这项措施直接让朝鲜损失超过8亿美元外汇收入。可朝鲜也不是坐以待毙,反制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 比如向中俄和非洲国家派遣劳工,每年可带来约20亿美元外汇;又通过第三国转手武器,找到了规避制裁的灰色空间。 经济受限,粮食更是老大难。朝鲜人均耕地不足1亩,90年代大饥荒时粮食产量一度跌到250万吨。 金正恩上台后,推行“园地包干制”,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并尝试市场化定价。2023年朝鲜粮食产量回升到500万吨,虽然仍不宽裕,但至少不再靠救援维持。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金正恩那句“敌人是战争,不是国家”的话就显得格外真实。朝鲜从不否认核武器的存在,但始终强调“只是自卫”。 他还在讲话中明确表示,朝鲜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也不会对同族发动攻击。听起来像是和解信号,但美韩并不买账。 2023年,美军核潜艇驶入韩国釜山港,进行核打击演练。同年,美日韩三方还宣布扩大对朝海运检查,冻结与朝鲜有往来的第三国企业资产。 金正恩嘴上说不怕,朝鲜却在2024年悄悄动手,把宪法里的“和平统一”条款删了,直接把韩国列为“永恒主要敌人”。这不是玩笑,而是修宪写进法律的事。 朝鲜的战略也悄然转向,朝鲜派出1.1万兵力支援俄罗斯参与乌克兰战场,2025年7月又加派3万精兵。 俄罗斯没白收人,给朝鲜送去了S-400防空系统和导弹技术,而朝鲜则提供自己擅长的火炮、实战数据。这个“你打仗我练兵”的组合,令外界警觉。 韩国新总统李在明在2025年6月上台后,尝试缓和关系,暂停边境扩音器广播、遣返朝鲜渔民。 但朝鲜的回应很冷淡,金与正直接说“没有见面的理由,也没什么好谈的”。她还批韩国“盲目信赖美韩同盟”,认为所有的善意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没意义。 在这样的局面下,朝鲜的逻辑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不相信承诺,更不相信制裁会带来安全,只相信手里的核武器能换来底气。 金正恩说敌人是战争,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战争阴影不散,朝鲜就不会放下武器。 问题在于,制裁并没有阻止朝鲜的核计划,反而让它转身投向俄罗斯。这不是一国的问题,而是整个东北亚的安全困局。 《纽约时报》曾援引美国情报官员的话称,“朝鲜的核计划已进入系统化、常态化阶段,不再是威胁,而是既成事实。” 要解决这个局面,靠单边制裁显然行不通。六方会谈机制应尽快重启,建立半岛应急管理机制,至少在危机爆发前,能有一套“刹车系统”。但目前来看,这个建议还远未被重视。 2025年7月28日,金与正再次表态:“不要再幻想对话。”这句话不只对韩国说的,也对世界说。 信息来源: 《联合国安理会15票一致通过对朝更严厉制裁 限制朝鲜煤炭出口》——观察者网

0 阅读:4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

碧瑶含烟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