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18日的喀喇昆仑山下,我军边防部队一个连掉进了印军埋伏圈,被前后

趣叭叭 2025-07-29 11:29:07

1962年11月18日的喀喇昆仑山下,我军边防部队一个连掉进了印军埋伏圈,被前后两处暗堡堵在了一个开阔地带,进不得退不得,如果印军地面部队围上来,必将全军覆没。

1962年11月18日,喀喇昆仑山的寒风冷得直往骨头里吹,然而更严峻的是,我军边防八连官兵在巡逻途中突然遭遇印军伏击。

印军两个暗堡的火力将全连压在一片开阔地上,全连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敌人的子弹从前后两个方向飞来,而战士们连隐蔽的石头都找不到几块。

更危急的情况是,一旦印军地面部队趁机围拢过来,整个连队都有牺牲的危险。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位名叫王忠殿的年轻战士挺身而出。

王忠殿,这个河南焦作小伙儿,两次报名参军都因体重差3斤被刷下来,第三次直接背着铺盖卷坐在新兵队伍里不走了,硬是用“我要参军,保卫祖国”的倔强打动了部队领导。

所以入伍后他拼命训练,枪尖挂沙袋练瞄准,手托土坯练臂力,很快成了特等射手。

当八连被困的消息传来时,王忠殿所在的九连刚完成一场恶战。他嘴唇被弹片划伤鲜血直流,但他却拒绝包扎。

听闻兄弟部队遇险后,他们顶着零下45度的严寒,在海拔5200米的冰峰雪岭间急行军七小时直插敌后。高原缺氧让他们的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可战士们心里想的都是早到一分钟,八连就多一分生机。

等到了地方,发现眼前那个20多米长的暗堡,钢板封顶,沙袋墙厚达一米,炮弹打上去只能听见噗噗响。

战友黄炳文牺牲前只炸开个小缺口,王忠殿抢过爆破筒时心里清楚地知道,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随后他和战友杨志成在弹雨中跳跃腾挪,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子弹。接近暗堡时,王忠殿果断把相对安全的侧面爆破点让给战友,自己直扑正面枪口。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心跳停止,爆破筒两次塞进射击孔,却两次被印军推出。当第三次推进去时,王忠殿突然用胸膛死死顶住筒身,同时拉响了导火索!

一切发生的太突然,副连长“快下来”的喊声未落,就听见山崩地裂的巨响,随后暗堡与19名印军化为碎片,但王忠殿也壮烈地牺牲了。

这个曾在日记本首页贴着黄继光画像的年轻人,最终用同样的壮举为部队撕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后来,翻开王忠殿的挎包,里面还装着没吃完的压缩饼干和抄满印地语劝降词的小本子。

他本可以在第三次撤回安全区域,但想到身后开阔地上百余名战友的生命,他选择成为钉在爆破筒上的“活引信”。

1963年春天,他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时,天山脚下的叶城烈士陵园已开满格桑花。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喀喇昆仑的寒风依旧呼啸,却永远传唱着那个用身体引爆暗堡的河南小伙的故事。

0 阅读:40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