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乌克兰蝗灾的新闻,突然意识到这种堪比瘟疫和战争的灾害似乎很久没有出现在中国了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24 18:24:32

看到乌克兰蝗灾的新闻,突然意识到这种堪比瘟疫和战争的灾害似乎很久没有出现在中国了。 主要信源:(中国科学院——纪念马世骏诞辰100周年一马世骏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 大家常说没有吃的活不成人,这话一点都不假。 在过去几千年的老话里,就点明了干旱和蝗虫是闹饥荒的两大元凶。 干旱大家都懂,天上不下雨,地上干裂口子,庄稼全枯死。 可蝗虫呢? 那些成群结队的虫子扑过来,不到半天就把整片农田啃得光秃秃的,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古时候,这种灾害闹得凶,每隔几年就来一回,河北、河南、山东这些地方最遭罪,江苏、安徽、湖北的农民也常跟着倒霉。 历史书上写过,秦汉时候八九年一次蝗灾,宋朝后越来越密,到了元朝竟然一年半载就一回,清朝那会儿也差不多两年多点就闹腾。 不光中国,外国也一样遭殃。 比方说2004年以色列,一大群蝗虫从北非飞过去,把埃特拉那些花花草草、麦子玉米都吃个精光。 亏得他们本地人习惯了抓蝗虫当饭吃,才没闹出大乱子。 可别小看这些虫子,它们不是平常的小昆虫,身子灰绿灰绿的,四肢粗壮得很,专挑小麦、水稻、玉米这些主食下嘴,连烟草果树也不放过。 它们嘴巴厉害,上下颌一磨,叶子根茎就碎了,咬庄稼跟嚼豆腐似的快。 蝗虫这么能闹灾,原因其实明摆着:它们最爱干旱。 干旱的年份,土壤硬邦邦、干巴巴的,水分少得可怜,这反倒成了蝗虫的天堂。 蝗虫的卵就爱埋在这种土里,干旱时候下蛋特多,一平方米的地面就能藏二三十万个蛋,一个蛋块六七十颗卵,等孵化出来,那幼虫密密麻麻的。 虫卵在干燥土里好活命,水分一少,它们更能使劲长。 成虫呢,只有个把月寿命,但厉害在能飞,会组团到处窜。 这跟别的虫子不同,螳螂一身绿,腿细长,专吃棉蚜和红铃虫这些害虫,护庄稼有功,可蝗虫纯粹是害人精,光吃不干好事。 老百姓说“蝗虫过境寸草不留”,不是瞎说的。 过去人们就纳闷了,为什么干旱一厉害,蝗虫就跟着闹? 其实道理简单:水太少,土硬了,蝗虫卵反而活得更滋润,长得快。 温度一高,光照强,虫子就疯生疯长。 古时候老百姓对付蝗虫可没少下功夫,早明白得从源头上掐住它们下卵的势头。 明代有个大能人徐光启,在农书上写得清楚:把旱地改成水田最管用。 蝗虫卵在干燥土里舒服,换成水田后,土湿乎乎的,水分多了,虫卵泡烂了活不成,自然闹灾少。 唐朝年间,宰相姚崇带头灭蝗,喊大伙儿抓虫埋土坑里。 宋朝官府更用烧荒地那一套,放火烧荒,虫子全烧死,还出钱悬赏老百姓抓虫子。 这种法子说白了就是控制数量,旱季前后加把劲,让虫子少生点。 可那会儿技术差,只能缓解灾情,保点粮食,根除蝗灾根本办不到。 有些地方还试过种豌豆和芝麻,虫吃了这东西中毒,死了不少。 这种办法也是利用自然,虫子少点总是好的,但一遇大旱,蝗虫还是铺天盖地来,闹饥荒躲都躲不掉。 到近现代,蝗灾闹得更凶,建国初那阵子,还用飞机撒农药对付。 结果呢?虫子没死绝,反而更凶残。 农药撒上去,多数蝗虫扛住没死,活蹦乱跳继续啃庄稼。 虫子天生抗药力强,恢复又快,药喷多了,它们反倒进化出耐药性,更难对付。 这可愁坏了人,庄稼毁得更快。 后来有能人站了出来,叫马世骏,这人出过洋,学得一肚子生态本事,还在国家科学院当院士,1950年代他接手这难题,琢磨出整套根治法子。 马世骏认死理:灭蝗不能光盯虫子,得从环境入手。 他走遍全国旱地,山东、河南的田间地头跑遍了,发现蝗虫爱在干旱低洼地繁殖。 他带人在蝗区修水坝,引水浇地,植被护起来,土湿了后虫卵死活不成。 对付漏网的成虫,他找来一种真菌药,喷出去虫子一碰就死,不伤人畜。 这套法子狠在根除源头,既管卵又灭虫,慢慢就把灾情压下去了。 后来人跟着马世骏的路子走,持续几十年修水利搞生态,蝗灾就少见了。 别小看这法子,它不光护庄稼,还省钱省力。 过去蝗虫祸害农田,一亩地产量减半是常事。 现在旱地改水,虫害控住后,老百姓才安稳。 马世骏这号人功劳大,让蝗虫再不能横行霸道。 这千年祸害总算收场,靠的是一步一步把环境理顺,土里水分足了,蝗虫自然闹不起来。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3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