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4年,18岁的明宪宗轻轻地解开35岁万贵妃的衣衫,瞬间愣住了。只见万贵妃白皙柔滑的肌肤上,居然伤痕累累,明宪宗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皇后如此对待爱妃,我不废她誓不为帝!”
明宪宗朱见深的后宫故事在明朝历史上挺有意思。
他爹明英宗朱祁镇死之前给儿子挑皇后,候选名单刚筛到只剩三个人,明英宗就咽气了。
临终交代必须从这三个人里选皇后。
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家的吴姑娘、大兴人王氏、还有个柏氏。
刚登基的明宪宗那年十八岁,心里装着大他十七岁的宫女万贞儿,可祖宗规矩压着,只能捏着鼻子娶了吴姑娘当正宫皇后。
可吴皇后这位置没坐热乎。
万贞儿仗着明宪宗的偏宠,三天两头给皇后脸色看。
吴皇后年轻气盛,成亲刚满月就拿板子打了万贞儿。
这事儿把明宪宗惹毛了,当朝皇帝为了个宫女发狠,愣是找太监作伪证,硬说吴皇后当初靠造假当上的皇后。
吴家姑娘转眼从凤位跌进冷宫,衣裳都没焐热。
冷宫里关着个废后,日子自然不好过。
可没过几年,她发现隔壁屋里藏着个大活人。
宫女纪氏被万贵妃灌了堕胎药,硬是憋着不出声,在墙角草堆里生下个男娃。
吴皇后自己啃着冷馒头,还分一半给娘俩。
这孩子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
等明宪宗晚年认回儿子时,朱祐樘没忘冷宫里的恩情,登基后立刻把吴氏当亲妈供养。
老太太吃了二十二年皇太后规格的饭食,六十二岁才闭眼,也算熬出了头。
闹废后这出戏让明宪宗犯了难。
亲娘周太后死活拦着不让万贞儿上位。
毕竟万氏和太后同岁,让个半老婆子当皇后实在不像话。
明宪宗只能从剩下俩候选人里选,瞧着王氏脾气软和,随手封了继后。
王皇后看得透亮,万贵妃在前头折腾,她就缩在坤宁宫装木头人。
万氏把持后宫二十三年,连嫔妃吃饭穿衣都要管,王皇后眼皮都不抬一下。
这招龟缩大法愣是护着她活到明宪宗咽气。
等到明孝宗朱祐樘登基,立刻尊她为皇太后;明武宗朱厚照接班又给加了太皇太后的名号。
老太太七十岁寿终正寝,棺材里衬的全是金丝锦,比万贵妃当年风光十倍。
当初落选的柏姑娘也进了宫,成化二年就混上贤妃名号。
她爹柏珍的官位从锦衣卫指挥佥事蹦到指挥同知,足见皇帝宠过一阵。
成化五年她生下二皇子朱祐极。
万贵妃儿子刚夭折,这娃娃就是实际上的长子。
明宪宗乐坏了,破例让柏家顶了锦衣卫指挥使的缺,转头还给孩子封了太子。
可惜二皇子只活四岁,栽在御花园池塘里淹死了。
柏贤妃从此像被抽了魂,再没生养也没升位分。
亏得身子骨结实,愣是从成化朝活到嘉靖年间,八十岁才咽气。
有个叫邵氏的姑娘更离奇。
小时候家里穷,被卖给杭州镇守太监当丫鬟,天顺四年进宫做宫女。
成化十二年生下四皇子朱祐杬,直接跳级当宸妃。
五年里她又下饺子似地生了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成了明宪宗后宫最能生的女人。
万贵妃咽气半年后,明宪宗跟着去了。
临死前特地把邵氏提成贵妃,算给老相好最后的情分。
但这邵贵妃命里带苦。
儿子们成年全被撵去外地当藩王,她关在紫禁城里当活寡妇。
后来儿子们相继病故,邵老太太眼巴巴数着丧信,连儿子棺材都摸不着。
幸而朱祐杬留了个种叫朱厚熜。
巧劲就巧在这孙子身上。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蹬腿儿,膝下空空。
十五岁的朱厚熜火急火燎被拽到北京当皇帝。
邵老太太那时眼都瞎了,听见孙儿哭喊声忙伸手乱摸,从头顶到脚跟揉个遍。
嘉靖皇帝心里发酸,当天就和大臣干仗:非要把祖母抬成太皇太后!
文官们跳脚嚷嚷:"您按规矩该过继给孝宗当儿子!这么论您法理上就不是邵氏的孙!"嘉
靖只能憋着气先封个"寿安皇太后"。
后来靠大礼议翻了盘,硬给老太太追封成孝惠皇后,还用皇考礼把棺材塞进明宪宗的茂陵。
这场名分仗打了十五年,邵氏总算在九泉下顶上了凤冠。
翻翻明宪宗的家谱,有册封的后妃统共十八位。
十四个皇子六个闺女,这产量在明朝皇帝里排老二,只输给朱元璋。
细琢磨更显蹊跷:万贵妃要真如野史说见孕就堕,哪来这满坑满谷的龙子凤孙?
成化年间平安长大的皇子都有十一人,怀胎的宫女嫔妃更没断过。
说白了,万氏比皇帝老十七岁这事太扎眼,她又专横霸道招人恨。
后来文人笔头子蘸点墨,送她顶"打胎元凶"的帽子,几百年都没摘下来。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