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最近有些人开始“破防”了:印尼没买咱武器,泰国也跳过中国,连老铁巴基斯坦都去找土

最近有些人开始“破防”了:印尼没买咱武器,泰国也跳过中国,连老铁巴基斯坦都去找土耳其下单买军舰。有人急了,说我们是不是被“冷落”了?但你真要把这当成挫败,那就把“武器出口”想得太低级了。 先说印尼,这个东南亚大国最近确实有点“花心”。 2024年4月,印尼和韩国签了10.2亿美元的合同,买三艘209/1400型潜艇。这已经是印尼第二次从韩国下单了,之前三艘“张保皋”级潜艇刚交付不久。 与此同时,中国在2024年7月曾主动上门推销S-26T潜艇,给出的条件相当诱人,包括技术转让和搭载鹰击-18导弹的能力。 但印尼最终还是选了韩国,为啥?价格可能是个关键。 韩国潜艇单价约3.4亿美元,而中国S-26T虽然性能相近,但加上技术转让费用可能更高。 更重要的是,印尼这些年一直在搞“大国平衡”,从英法韩等国采购装备,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不过,印尼也没把中国完全拒之门外,2025年5月,印尼防长突然透露,正在讨论派遣飞行员赴华接受歼-10训练。 这消息虽然很快被删除,但背后的意图很明显:印尼在利用“竞标博弈”向法国施压。 当时印尼已经签了110亿美元的“阵风”战机订单,若再采购歼-10,可能会让法国在价格或技术转让上让步。 这种“拉踩式军购”在东南亚并不少见,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间玩的“砍价游戏”。 再看泰国,2024年3月,泰国空军公布采购计划,优先选择了萨博公司的战斗机,理由是数据链系统更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泰国抛弃了中国。 事实上,中泰之间的潜艇谈判一直在进行,2016年签的三艘S26T潜艇合同,因欧盟发动机禁令和疫情一度陷入僵局,但2024年6月双方终于达成妥协:泰国接受中国CHD620发动机替代德国MTU396。 这单价值约10亿美元的合同,一旦内阁批准,将成为东南亚首艘中国造潜艇,泰国海军总司令帕因上将直言,这艘潜艇将提升泰国在地区的防御地位。 泰国的“跳跃”更多是战术调整,2025年,泰国还考虑从德国买25架二手阿尔法战斗机,单价仅2.7万美元,改装费用却高达132万美元。 这种“低成本补位”策略,其实是因为泰国国防预算有限,2024年军费仅55亿美元,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中国装备虽然性价比高,但泰国需要平衡与西方的关系,尤其是在美国加大对东南亚军事存在的背景下。 最让人意外的是巴基斯坦,这个和中国穿一条裤子的老铁,2025年突然宣布与土耳其合作生产“可汗”战斗机,并在卡拉奇建联合工厂。 更让人惊讶的是,巴基斯坦海军还从土耳其采购了MILGEM级护卫舰,前两艘在土耳其建造,后两艘在巴本土组装。 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巴关系生变?其实不然,巴基斯坦同时在推进与中国的合作:2025年7月,两国启动人工智能、建筑工程等领域的联合培训项目,为中巴经济走廊培养人才。 在军事领域,巴基斯坦仍在接收中国的054AP护卫舰和“彩虹-3”无人机生产线。 巴基斯坦选择土耳其,更多是出于技术多元化考虑。 土耳其近年来在无人机和舰艇领域表现亮眼,Bayraktar TB2无人机在纳卡冲突中大放异彩,MILGEM级护卫舰的模块化设计也符合巴基斯坦海军需求。 此外,土耳其愿意转让更多技术,比如“可汗”战斗机计划使用中国涡扇-10G发动机,但土耳其试图通过合作间接获取中国五代机技术。 不过,中国对核心技术把控严格,巴基斯坦即便参与,也很难突破限制。 这三个国家的“转向”,本质上是国际军贸市场的正常博弈,武器出口从来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涉及地缘政治、技术转让、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 中国这些年在军贸领域的策略,更注重长期布局,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军贸中提供的“体系化支持”越来越有吸引力。 巴基斯坦歼-10C配合地面雷达和无人机的战术,让印尼等国意识到,中国武器的真正价值不仅在硬件,更在背后的作战体系。 而泰国最终接受中国潜艇发动机方案,也说明中国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正在打破西方垄断。 所以,把印尼、泰国、巴基斯坦的采购选择视为“冷落”,其实是低估了中国军贸的战略深度。 在这个“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国际市场上,中国靠的不是短期订单,而是技术积累、性价比和长期合作诚意。 那些一时的“转向”,不过是大国博弈中的小插曲,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