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听说有个女商人巴清富甲一方,担心威胁自身地位,于是命人传此女入宫。秦始皇本想监视控制,没想到一见面,秦始皇就被迷住了。此后经常夜间传见。 秦始皇一统天下,威震四方,却听说蜀地有个女商人巴清,财富多得能跟国库掰腕子,名声大到连咸阳都传遍了。这可让他坐不住了,怕这女人影响力太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赶紧派人把她召进宫,想着先控制住再说。谁知道,一见面,秦始皇反被巴清的气场给震住了,从此三天两头夜里召她进宫。 巴清的故事,得从她早年的日子说起。她生在蜀地巴郡,家里不算啥大户人家,普普通通。到了十八岁,家里给她找了个好人家,嫁进当地有名的丹砂世家。这丹砂生意可不是小打小闹,朱砂这东西,古代人拿来画符、染色、炼丹、做药,还能提炼水银,简直是暴利行业。巴清嫁过去后,日子过得舒坦,每天做做针线活,翻翻书,生活安稳得很。 可好景不长,没几年,丈夫得急病去世了,留下她一个年轻寡妇,没儿没女,家里产业乱成一团。外头还有人盯着,想趁乱吞并她家的矿场。巴清擦干眼泪,硬着头皮接手生意。她从啥都不懂的小媳妇,逼着自己钻研丹砂的采矿、炼制、管理,愣是把一门复杂的手艺学得门儿清。她还改进了管理方式,给工人涨工钱,稳住人心,又雇了护卫,保护商路安全。几年下来,巴清把家族生意做大了,雇了上万人,占了全县五分之一的人口,财富多到能跟地方豪强叫板,名声传遍巴蜀。 秦始皇这时候正在忙着统一六国,脑子里还惦记着长生不老的事儿。他对丹砂和水银特别感兴趣,因为道士们总说这玩意儿能炼出仙丹,让他永远当皇帝。巴清的名字传到咸阳,秦始皇一听,这女人不仅有钱,还懂得怎么开矿炼汞,管理那么大一摊子生意,简直是个奇人。他有点好奇,又有点防备,觉得这么有能耐的女人,影响力太大,搞不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他下令把巴清从蜀地召到咸阳,表面上客客气气,封她为上宾,实际上是想盯着她,免得她搞出啥乱子。 巴清接到诏令,收拾行囊,坐上牛车往咸阳赶。蜀道难走,车马颠簸,她一路上得小心应对官府的盘查。到了咸阳宫,秦始皇高高在上,穿着黑龙袍,气势压人。巴清穿着素衣,低头进殿,规规矩矩行礼。她虽然是商人出身,但气质沉稳,举止得体,完全不像个普通百姓。秦始皇本来打算用皇帝的威严震住她,可一看她那不卑不亢的样子,反而有点意外。他问了些丹砂的事儿,巴清答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点子上。秦始皇听着听着,觉得这女人不简单,不但懂生意,谈吐还特别有见识。从那天起,他开始经常在晚上把巴清叫进宫,聊丹砂,聊炼丹,有时候还聊点治国的事儿。 这两人碰面多了,关系变得微妙起来。秦始皇对巴清的看法变了,不再只是防备,而是多了几分欣赏。巴清呢,也不是那种只知道低头的女子,她在宫里应对得当,既不逾矩,也不失风度。她知道秦始皇迷信长生,喜欢炼丹,就投其所好,献了不少丹砂和水银,帮着修长城,还给秦始皇的陵墓提供了大量水银。这些贡献让秦始皇对她更信任,封她为“贞妇”,算是对她守寡不嫁的尊重。巴清在宫里待了好几年,始终保持本分,从不掺和宫廷的勾心斗角。宫里有些人看不惯,嚼舌根说她靠财富讨好皇帝,甚至有人传她用了啥“巫术”。但巴清不管这些闲言碎语,依然我行我素,专注自己的事儿。 秦始皇这边,表面上是天下之主,其实对巴清的依赖越来越多。他喜欢听她讲丹砂的知识,觉得这女人脑子清楚,做事靠谱。巴清呢,也不是一味顺从,她讲的东西都实打实,绝不瞎忽悠。比如有一次,秦始皇问她真假丹砂怎么分辨,巴清直接说真丹砂是块状,颜色鲜红,假的往往是粉末,颜色发暗。秦始皇听了,觉得她这人实在,不像那些道士满嘴玄乎的话。两人就这样,隔三差五在宫里碰头,聊得投机,关系比一般的君臣近了不少。 不过,咸阳毕竟不是巴清的家。她一个外乡女子,住在宫里,身边全是眼线,日子过得小心翼翼。秦始皇虽然对她好,但他的性格反复无常,用人往往是“先用后弃”。巴清明白这点,所以从不放松警惕,凡事都留一手。她捐钱捐物,帮秦始皇做事,但从不掺和政治,也从不仗着皇帝的信任嚣张。她的这份谨慎,让她在宫里站稳了脚跟,也赢得了秦始皇的尊重。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二年,巴清在咸阳去世了。她临死前留下遗愿,想回蜀地安葬。秦始皇对她挺有感情,亲自下令厚葬她,还在她的墓前立了“怀清台”的碑,字是他亲手写的。巴清的墓建在蜀地龙山寨,靠着山,旁边有溪水流过,风水不错。史书上,司马迁专门给她留了一笔,说她富甲天下,品行端正,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这评价在《史记》里可是少见,足见巴清的份量。
猜你喜欢
大公主慌了,网传知道内情人士透露,宗家在编撰族谱的时候有意将长孙写进族谱,但宗老
2025-07-20
飞鹰的故事
Blood旌旗被官方给阶段性禁言了,并列出了四点原因。
2025-07-20
数码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