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打乌克兰打了三年,还没全部拿下,有人说俄罗斯在下一盘大棋。下什么大棋呀,就是用这个乌克兰去吸引这个北约国家往里这个投入,然后持续的消耗北约。 北约这些年东扩得厉害,芬兰瑞典都要挤进门来,东欧国家个个揣着美式装备,俄罗斯家门口的火药桶,快堆到自家院子里了,普京心里门儿清,直接跟北约硬碰硬?不划算,北约三十多个国家,真抱团上,俄罗斯就算家底厚也扛不住。 得找个地方,让他们慢慢淌血,而乌克兰就成了这个地方,从当前的战场态势来看,俄罗斯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战术方针,以顿巴斯地区为例,俄军凭借精准的火力打击和强大的装甲部队缓慢推进,虽然速度不快,却步步为营、攻防有序。 乌克兰方面则依赖西方国家提供的远程导弹、防空系统以及情报支援,顽强抵抗,双方你来我往,战线反复拉锯,没有任何一方能实现决定性的突破,形成了相对胶着的态势。 截至 2025 年 1 月,北约国家已向乌克兰提供了 1912 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美国占 54%,德国提供了 170 亿美元,英国提供了 148 亿美元,虽然这些数字看起来极为庞大,但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财政赤字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内部援助疲劳迹象愈发明显,尤其在美国,共和党派系多次公开质疑持续对乌克兰输血的必要性,甚至呼吁削减相关预算。 北约内部同样出现了裂痕,尽管 2024 年 7 月北约承诺每年提供 400 亿欧元的军援,成员国之间却频繁就资金分配和装备交付等问题发生争执,美国军工产能无法满足庞大需求,导致部分武器交付延迟,进而影响乌军的作战节奏和效率。 匈牙利等国家更是公开反对进一步制裁俄罗斯,并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认为这将导致“冲突升级”和“金融混乱”;斯洛伐克新政府也宣布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反对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这些分歧显示出北约内部的不稳定性,俄罗斯的消耗策略正在奏效。 俄罗斯这边呢,虽然面临外部压力,但通过增加能源出口(特别是向中国和印度出口)以及建立“影子船队”贸易体系,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压力,2025年初俄罗斯经济增长预计放缓至1.8%,但其国防开支仍占据GDP的20%以上,资源重心明显向军事倾斜。 而且,俄罗斯军工产能已经实现历史性突破,三个月的弹药产量超过北约全年总和,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弹药产量达320万枚,而北约32国全年总产量仅280万枚,这意味着在持续消耗战中,俄罗斯的弹药供应比北约更有保障。 俄罗斯这招,说白了就是用乌克兰当诱饵,把北约拖进消耗战的泥潭,北约想通过乌克兰削弱俄罗斯,没想到反而被俄罗斯算计了,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的策略还真有点效果,不过俄罗斯也不是没有风险。长期战争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劳动力短缺、企业困境以及民众情绪变化都是潜在隐患。 这场战争打到现在,早就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而是涉及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对抗,俄罗斯的“大棋”能否成功,还得看北约能扛多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战争拖得越久,对各方都没有太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