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项电动汽车关键电池制造技术的对外输出之后,立刻就引起了纽约时报的关注。纽约时报对此表示,中国此举这是要巩固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已占据的主导地位。 这一政策明确新增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的限制类条目,涵盖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关键制备技术,以及锂辉石提锂、卤水提锂等核心工艺。根据公告要求,任何通过贸易、投资或技术合作方式转移相关技术的行为,必须事先获得中国政府许可。 比如说,宁德时代要把最新的磷酸铁锂制备技术授权给福特,或者比亚迪要在匈牙利建电池厂,都得先打报告。 为啥这么做?您想想,这些技术可都是咱们的“命根子”,现在全球90%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都是中国生产的,咱们的锂加工技术占全球70%的份额,要是这些技术随便外流,以后咱们还拿啥跟欧美竞争? 有人可能会问,咱们之前不是挺开放的吗?怎么突然收紧了?这就得说说美国和欧洲的“小动作”了。 美国去年搞了个“大而美”法案,把中国锂电企业都列入“受关注外国实体”,逼着美国车企用本土电池,连技术授权都不行。 欧盟更绝,去年11月直接要求中国企业用技术换补贴,说你要来欧洲建厂可以,但必须把核心技术交给欧洲企业。 您听听,这不是明摆着抢东西吗?咱们要是不反击,以后就得永远给他们打工! 再看看咱们的技术优势,就拿磷酸铁锂来说,咱们的第三代技术压实密度能达到2.58g/cc,0.1C可逆容量超过160mAh/g,这些指标都是全球顶尖的。 现在全球超快充高端电池几乎全用咱们的技术,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比亚迪的二代刀片电池,哪一个不是靠这些技术撑起来的? 要是这些技术被欧美拿走,他们就能用咱们的技术反过来打压咱们,这绝对不行! 有人担心,限制技术出口会不会影响咱们的海外布局?您放心,政策不是一刀切,像龙蟠科技在印尼的工厂,因为技术标准没达到限制门槛,照样可以生产,国轩高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工厂,只要不涉及核心提锂技术,也能正常建设。 而且咱们鼓励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输出技术,比如在巴西建电动汽车产业园,把技术标准和基建投资绑在一起,这样既能赚钱又能掌握话语权。 对欧美来说,这政策简直是晴天霹雳,他们本来想靠补贴和本土研发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现实太打脸了。美国虽然有锂矿,但加工技术全靠中国专利,没了咱们的技术,锂矿只能堆在那儿当石头。欧盟倒是建了几个电池厂,可欧洲最大的电池企业Northvolt都快破产了,他们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比咱们低15%,成本还高30%,现在好了,咱们限制技术出口,他们想升级技术都难,只能乖乖来找咱们合作。 最有意思的是韩国企业,韩国L&F公司去年宣称突破了2.7g/cm3的压制密度,结果SKOn跟他们签合作协议,想在美国建磷酸铁锂供应链。 可他们不知道,咱们的第四代技术已经在实验室里跑出来了,等他们量产的时候,咱们又领先一代了,这就是技术代差的威力! 有人可能会说,限制技术出口会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您看宁德时代给福特授权,每千瓦时专利费要1.2美元,比行业平均水平高40%。这叫啥?这叫“技术定价权”!咱们不是不合作,但合作得有个规矩,以前他们卡咱们脖子的时候,可没想着合作,现在轮到咱们定规矩了。 这政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咱们正在构建“技术护城河”,通过设定技术指标,把高端技术留在国内,让海外工厂只能用咱们的中端技术,这样既能保护核心竞争力,又能通过技术授权赚钱。就像华为的5G专利,咱们不垄断市场,但要让全世界为技术买单。 当然,咱们也得警惕技术泄露风险,现在湖南裕能、德方纳米这些企业都在海外建厂,咱们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政策专门建立了“技术出口风险预警系统”,对海外投资全程监控,防止核心技术被“偷”走,比如说,赣锋锂业在阿根廷的盐湖项目,涉及卤水提锂技术,就得重点审查。 最后我想说,这政策不是闭关锁国,而是以攻为守的全球化新策略,咱们用“技术稀缺性”换“产业链话语权”,让全世界都离不开中国技术。 美国和欧洲现在傻眼了,但这只是开始,未来在电动汽车领域,咱们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定标准、立规矩,让中国技术成为全球标杆! 想想几十年前,咱们连汽车发动机都造不好,现在却能在电池技术上领先全球,这是多少科研人员日夜奋斗的结果! 咱们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有信心在全球竞争中赢得胜利,欧美要是想合作,咱们欢迎;要是想对抗,咱们奉陪到底!这就是中国的底气,这就是咱们的“中国芯”!

评论列表

无心
无心 3
2025-07-18 23:18
以夷之道制夷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