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杜建英以堂堂的一个浙大本科生身份,从稳定的国企跳槽到民企,从事一个和自己的专业风

杜建英以堂堂的一个浙大本科生身份,从稳定的国企跳槽到民企,从事一个和自己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在现在很多热衷于考公考编考研的大学生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那时候的情形确实就是这样,国企职工和公务员没有民企、私企和外企吃香。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个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市场化转型导致多达4500万国企职工下岗失业,国企在很多人的眼里不再是铁饭碗的象征,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吸引力。 我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一所985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内地一个港口管理局。当时一起分配到这家管理局的大学生有十几位,我们的人事档案都是在组织部管理,妥妥的干部身份。但是几年过后,只剩下三个人。 当时第一个月工资到手,我一看工资条,99元,我立马就傻眼了。虽然第二年转正涨了一点,但是也才每月125元,对于离家千里之遥的我来说,这点钱连吃饭都够呛。 因此,我在里面捱了不到三年,就跳槽到了一家民企,是当地一家做石油生意的贸易公司,我的职位是总裁办公室秘书。工资立马翻了三番不止,涨到了每月500元。可惜好景不长,1994的时候,国家将石油经营权收回国有,这家公司便只有解散的份了。 我就这样离开内地到了深圳,先后在不同的民企中兜兜转转,一晃就到了退休的年纪。相比杜建英,很多那时候的大学生都没有她的命好,终其一生也只能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所以这样看来,杜建英算是很幸运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没想到现在国企越来越吃香了,而那些当初留在国企的人最终的归宿都不差。我就认识很多这样的朋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下海的时代,他们选择留了下来。现在看来,他们的选择无疑很正确:不仅工作稳定,少了在民企各种考核、淘汰甚至倒闭的压力和风险,而且升职加薪机会多,工资收入水涨船高,总体收入并不比民企员工少;此外各种隐性收入也不是民企能比的,最关键的是,因为稳定,他们退休后的退休工资普遍比民企员工高。 如果当初杜建英没有选择离开国企,她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处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