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0年,德国特工拎着一包“假英镑”,来到瑞士银行存钱,并暗示银行人员,这些钱来路不明

1940年,一位德国特工带着一包精心伪造的英镑来到瑞士苏黎世的银行,故意暗示这些钱来路不明。银行专家们用尽了当时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却仍然无法分辨出这些假钞,甚至建议特工去英格兰银行进行最终鉴定。特工照做后,英国专家们经过仔细查验,只挑出了约10%的假币,还感谢特工的“诚实”。殊不知,这正是德国“伯恩哈德行动”的阴谋。

二战期间,德国不仅在战场上与盟军对抗,还在经济领域发动了一场“货币战争”。他们通过“伯恩哈德行动”,伪造了大量英镑,试图扰乱英国的经济体系,引发通货膨胀,削弱英国的战争能力。这个计划的负责人是党卫军少校伯恩哈德·克鲁格,他手下有一批从集中营中挑选出来的犹太囚犯,包括印刷高手、雕刻师和造纸专家。他们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秘密工厂里日夜赶工,制造假钞。

德国人对假钞的质量要求极高,他们研究了英镑的每一个细节,从纸张的特殊纤维到逼真的水印,再到精确的油墨调配,力求做到完美。据说,第一批假钞因为纤维不对而全部报废,他们又花了数月时间调整。甚至连英镑上不列颠尼亚女神的图案,也由顶尖雕刻师花费七个月时间雕刻完成。这些假钞的质量之高,连德国人自己也觉得可以拿去花。

“伯恩哈德行动”取得了初步成功后,德国人开始大规模制造假钞。从1940年起,他们伪造了超过1.35亿英镑的假钞,并通过各种渠道散播到欧洲、非洲和中东。这些假钞不仅用于购买物资和资助间谍活动,甚至还用于1943年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假钞的泛滥导致英国市场上货币供应过剩,物价飞涨,英镑的信誉受到严重冲击。英国银行虽然通过序列号发现了问题,但假钞已经遍布各地,经济被搅得一团糟。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英国政府不得不加强货币管制,改进防伪技术,并在战后召回所有黑白英镑,换成彩色新钞。

尽管这场假钞冲击没有彻底摧毁英国经济,但它确实让英国人捏了一把冷汗。德国人通过这一行动证明了,战争不仅是军事对抗,经济领域的暗算同样致命。

1945年,德国战败,纳粹为了销毁证据,将“伯恩哈德行动”的设备和剩余假钞装箱沉入奥地利托普利兹湖。克鲁格被捕后,因缺乏直接虐待囚犯的证据,仅被关押两年,1948年获释。他后来低调生活,直到1989年去世。

1959年,有人从湖中捞出了13箱假英镑,总计42万多张,成为史上最大的货币藏匿发现。这一事件再次将“伯恩哈德行动”推到风口浪尖,也促使英国加快了货币改革的步伐。

“伯恩哈德行动”提醒我们,战争不仅仅是明面上的枪炮对决,背后的经济阴谋同样可以翻云覆雨。同时,它也让我们感慨,当时的技术和智慧,既可以用于创造,也可以用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