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先秦史,发现秦始皇嬴政这个皇帝真的很特别。别的暴君基本都不放心功臣,战争结束往往除掉功勋卓著的将军。可是王翦,王贲,李信,蒙恬这些扫荡六国的名将,没人是死在他的手里。 另外,他是真的敢给信任的将军兵权,王翦灭楚,基本上把全国最能打的六十万大军都交给他,蒙恬也是,领兵三十万出塞,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对赵佗就更奇怪了,敢交给他三十万大军去开拓南越,基本上都是国内的精兵,从来不担心这些将军背叛自己。 更奇怪的是,后宫佳丽虽然多,但是翻遍史书都不知道嬴政的皇后是谁,秦始皇众多的儿子亲妈们非常难考量是哪一个?另外,众多的儿子连一个封王的都没有,后世的刘邦可是乱封王一通,后面又惹出来一个八王之乱,晋武帝的子侄不仅封王,而且还有兵权。只有秦始皇的儿子可怜兮兮,除了是个王子,跟养猪差不多,半点做不了主。 秦始皇确实是个迷,迷之自信的皇帝。
春秋战国的传统拜大将给兵权是常规操作,另外秦人不是军头起家的赵魏韩没有下克上传统不需防外姓,朝堂比领兵者权更大。
看书看概念。先秦是天下共主制。有分封。秦始皇立帝制没有分封。只有官爵及职称。另外刘邦不是建立汉朝去杀大臣。而是建立帝制去杀要想封王的大臣。因这批大臣是外援助刘邦打败项羽。也是从天下共主制过渡来的。思维是想封地。也太庞大。刘邦为帝制先封王后找理由清算。再清同姓王。但已逝。留后人代劳。至汉武大帝时几乎清算完毕。跟随刘邦出来的人没有封王。他们没有性命之忧。
岳阳虎派
会打仗只是一方面。忠心是一方面,联姻是一方面,家族观是一方面,褒奖是一方面,重名重义是一方面。臣子千万不要和帝王玩心术。
风语
皇后大概率是扶苏他妈,而且大概率是楚人,大概率是昌平君的姐姐或者妹妹。后面李信伐楚,昌平君叛秦,从秦国宰相变成楚王。皇后因此被废/或杀,扶苏受牵连发配边疆。所以二世一道旨意直接自杀,误以为秋后算账。所以陈胜既打扶苏,又打楚人的旗号。
用户10xxx26 回复 06-16 01:46
分析很合理,之前就有人分析出扶苏有楚国背景。
风情血染 回复 08-20 13:37
逻辑还是有道理的
1100032
这些人,不是简单的一两个人,背后都是家族(起码有十来个),而且这些家族与秦王室,这些家族之间基本都有姻亲关系。说是君臣,实际上要算作合伙人,而且,盘根错节,谁也不能、不敢太冒头。
古道西风
秦始皇派去开拓百越的主将是屠雎,副将才是赵佗。屠雎遇害后,赵佗接任。
一介闲人
王翦出发后,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向秦始皇要这要那?
随便来个啥吧 回复 06-17 19:28
大概率自污吧,萧何也用过这一招
一介闲人 回复 随便来个啥吧 06-17 20:21
主要是免除秦王疑心,王翦认为秦王怚中而不信人,何况将六十万军队交给五翦伐楚,能放心吗?
用户12xxx30
古人道德水平不是现代人可以比的,就像二桃杀三士在现代人看来就是笑话
风情血染 回复 08-20 13:38
咋是笑话?
用户19xxx22
没文化咱就别胡说八道行吗?刘邦后面惹出了八王之乱?
随便来个啥吧 回复 06-17 19:27
你把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搞混了
用户19xxx22 回复 06-16 08:56
八王之乱都西晋时的事了,你咋不说八年抗战也是刘邦埋下的祸根?
用户10xxx90
不杀功臣的唯有秦皇
神秘人物
人家确实有这个本事,始皇走后,二世一封圣旨,蒙恬就照办了,这不证明始皇的自信是有底气的吗
用户13xxx90
嬴政就没立皇后,你去哪找
墨雨狼烟
剪除功臣,刘邦开始吗
境·界
秦皇汉武,雄才大略,唐宗宋祖,天下无双
农民
暴君你妹始皇太仁慈了始皇就该杀光六国贵族和当时在朝的儒家
就体验一下
秦国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稳定政权,各项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将领只有战时指挥权,根本没私兵)。而始皇帝的能力、眼光、胸襟、手腕也不是一般皇帝能望其项背的,自然用不着挥舞屠刀乱杀一通。只可惜这套制度对统治者的要求太高,只有一个脑残的败家子上台,立马就玩完。因为权力太大,没任何制约,所以造成的破坏力也大,能轻易才内部摧毁一个新兴的帝国,当然六国余孽一直想推翻秦朝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胡亥太脑残、太垃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