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5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骑马阅兵,被一名17岁的少年连射6枪,弹无虚发。可奇怪的是,女王不仅毫发无伤,还活到了现在! 我深深地后悔那天的行为。 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驾崩的消息震惊全球。就在这一天,BBC播出了一段特殊的采访。镜头前,一位61岁的男子神情复杂,眼中闪烁着悔恨的泪光。他就是马库斯·萨金特,41年前那个险些改变英国历史进程的17岁少年。 当我听到女王去世的消息时,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马库斯低声说道,我无法不去想,如果当年我的行为真的成功了,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到1981年6月13日,那个险些改变英国命运的夏日。 伦敦街头人头攒动,欢呼声此起彼伏。55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在举行她的官方生日庆典,传统的阅兵仪式如期而至。女王骑着她心爱的马匹布尔甘蒂,威严而优雅地缓缓前行。 突然,一声尖锐的枪响划破天际。 人群瞬间陷入恐慌,尖叫声此起彼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从人群中冲出来的瘦弱身影上。他就是17岁的马库斯·萨金特,一个普通的英国少年,此刻却成为了所有人的焦点。 马库斯举起手中的枪,对准女王连开六枪。砰!砰!砰!枪声在空中回荡,每一声都像是要撕裂这个国家的心脏。 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女王依然稳坐马背,丝毫未受影响。她甚至还安抚了受惊的马匹,继续前行。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原来,马库斯使用的是空包弹。他后来解释说:我只是想出名,并不想真的伤害女王。 更令人吃惊的是,马库斯在行刺前竟然给白金汉宫寄去了一封警告信。尊敬的女王陛下,请避开即将到来的阅兵巡游,因为有刺客计划在仪式上对您不利。然而,由于邮政系统的延误,这封信直到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才送达。 马库斯的动机令人匪夷所思。我想成为第一个向女王开枪的人,他在审讯中坦白,我想让所有人都记住我的名字。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社会氛围浮躁,许多年轻人渴望一夜成名。马库斯深受这种风气影响,加上当时国际上接连发生了几起轰动一时的刺杀事件,给了他错误的启发。 这起事件给英国王室敲响了警钟。随后,英国皇家安保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多的安保人员被部署到王室成员周围,先进的安保设备也被引入。白金汉宫的安保级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尽管马库斯的行为并未造成实际伤害,但法律的严肃性不容忽视。他最终被以叛国罪起诉,并被判处3年监禁。 那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马库斯回忆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愚蠢的错误。 出狱后,马库斯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得不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我曾经渴望出名,但现在我只希望能被遗忘,他苦笑着说。 与马库斯的悔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坚韧。这位经历过二战炮火的女王,在遭遇刺杀后依然保持着王者的风范。她不仅毫发无伤地度过了这次危机,更是在位长达70年,直到96岁高龄才离世。 女王的坚强让我感到羞愧,马库斯在BBC的采访中说道,她用一生的奉献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而我却用一个愚蠢的行为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马库斯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追求名利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为此不惜触犯法律、伤害他人,那代价将是无法承受的。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现了伊丽莎白二世作为一国元首的勇气和担当。面对生命威胁,她依然坚持完成职责,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如今,伊丽莎白二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而马库斯·萨金特的忏悔,则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警示。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上课。也许多年后,人们回顾这段往事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关于成长、责任和救赎的深刻寓意。 (参考信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人物研究室编. 走向权力的顶峰 世界政要100人[M]. 1993)
1981年,55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骑马阅兵,被一名17岁的少年连射6枪,弹无虚
南坡青丝蛊
2024-07-06 19:29:59
0
阅读:2005
用户12xxx77
想做网红不择手段。
俱往亦
明白了,后面的是替身[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
倾耳听风吟
英国老太与我们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