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遗##上海砚刻#砚刻艺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的端砚、安徽省歙县的歙砚、甘肃省临潭县的洮河砚,和以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为代表的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上海砚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砚刻艺人在继承中国传统的砖刻、石雕和金石篆刻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雕刻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砚刻写实的特色。三十年代后,陈端友、张景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细腻逼真的雕刻手法展现了上海砚刻造型深沉古朴、构图均匀饱满、刀法刚劲有力、线条挺拔流畅的艺术风格。
上海砚刻用料多为质地优良的广东端石、安徽歙石和山西澄泥石,并以造型雅朴、刀法刚健著称。其雕刻技法在继承砖刻石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金石雕刻的精华,运用深浅雕相结合的方法,使作品富有立体感。题材多取于蔬菜、瓜果等静物,也有少数人物和鱼虫等图案,具有独特的海派特色。上海砚刻于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