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遗##海派玉雕#是上海玉雕的别称,肇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十九世纪中叶,随着上海开埠,苏、扬及周边地区的玉匠不断流入,玉器作坊渐成气候,玉器制品通过口岸向外输出,为本埠玉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特定历史文化、地域因素结合的产物,海派玉雕接续良渚文化、崧泽文化的传统文脉,延承融汇“扬工”“苏工”的技艺精华,汲取糅合外来艺术,借古开新,兼采众长,形成了以“海纳”和“精作”为鲜明特质的玉作风格和流派,与“北派”“扬派”“南派”一起并称为中国玉雕四大流派。
海派玉雕的题材多样,品类丰富,包括炉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鸟走兽、天然瓶和玉牌在内的五大类雕刻品种享誉玉坛。其中炉瓶器皿件尤以稳重典雅的造型、古朴精美的纹饰和浓郁的青铜器韵味,成为最具符号意义的标志性创作。
海派玉雕大师辈出,各擅胜场,巧妙运用玉石的天然形状和不同色泽,讲求创意,因材施艺,技法精到,工艺严谨,作品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海派玉雕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袁耀、洪新华、翟念卫、崔磊,还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忠荣、吴德昇、袁新根、于雪涛等一大批重量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1位,阵容豪华。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是海派玉雕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