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陈永贵病逝,大寨搭了灵棚,昔阳县领导:不拆,就不去祭奠,在得知此事后,“铁姑娘”郭凤英这样说.….… 陈永贵去世消息传回大寨,村民自发在村口支棚子,用布围上,摆照片骨灰盒,点香守夜。县领导听说后派人传话,必须拆,因为1980年中央文件改农村政策,集体转包干,公开悼念不符合。要不拆,县干部就不去追悼会。村里人不答应,他们觉得陈永贵领大家从穷到吃饱,搭棚表达谢意没啥错。双方就这样扯皮,棚子成焦点。 县方强调文件规定,过去运动有损失,昔阳全县上千人伤,300多条命没了,得按新办。村人算自家账,那些年手泡肩茧,从收粮难到交公粮24万斤,都是实干出来的。棚子边上风吹布响,村民摆旧农具,锄头筐子铁锹,记录筑180条坝加300亩田的过程。郭凤莲知道县要夜拆棚,站出来说,咱们不拆,明天早上再拆。她让多搬工具陈列,那些东西见证明从饥饿到自给的转变。 村民响应,添扁担铲子,棚四周堆满。有人提1963洪灾,陈永贵号召不靠外,自救还超产。那时他北京任职,保持农民样,水壶白开水,工资养家,冰棍五分钱,不多拿。临终问丧葬费够不,这种作风村人信服。县见棚没动,没出席追悼。郭凤莲回,来是情分,不来是本分,陈永贵变村时他们在哪。棚留下了,活动办,骨灰撒田放山。这事本质政策变与民间感情撞,官方看文件,村民重奋斗感激。 棚没拆成事实,村民收拾工具继续劳作,但争执成村话题。县坚持立场,村人守记忆。郭凤莲回应强硬,体现她一贯作风,从铁姑娘时就这样顶着干。事件后大寨没变样,村民还按老路走一阵。骨灰处理按陈永贵意愿,没大张旗鼓。县领导缺席,村里自办悼念,简单却真心。 事件后郭凤莲继续工作,1991年回大寨任书记,喊开门学全国,到河北等地看经验,办羊毛衫厂饮料厂。村从政治典型转经济,建公司引外资,日子逐步好转。工厂从小作坊起,村民学操作,产品销周边,收入增。郭凤莲管流程,确保质量,集体富了,分红大家拿。 后来关污染厂,转旅游,修公园农家乐,游客来,村赚稳。她当董事长,管企业群,推动品牌。村砖房自来水齐,机械进田,路通车。郭凤莲退休后偶尔回指导,保持联系。村自力精神在,企业旅游并行,经济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