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的回来了 高市早苗再度口出狂言:“根据历史和国际法,独岛是日本领土。”这一

士气沉沉 2025-11-14 18:23:42

日本真的回来了 高市早苗再度口出狂言:“根据历史和国际法,独岛是日本领土。”这一言论迅速引发舆论风暴,不仅重燃领土争端,更暴露了日本右翼政客的顽固思想。 独岛(日本称竹岛)自古都不是日本领土,早在512年《三国史记》即有记载,证明其为高丽王朝管辖。 连日本旧文献都曾承认这一点。1905年靠侵略强占的土地,如今还想洗白成“固有领土”,这哪是争主权,分明是没改掉侵略的老毛病。 嘴上喊着“不用看韩国脸色”,还推动“竹岛日”活动,说白了就是战后反省没到位,右翼势力还在兴风作浪。领土归属从不是靠嘴硬,而是看历史铁证和公道人心。 这种无视历史的挑衅,真能让日本“重回巅峰”?你觉得该如何遏制这种右翼歪风? 翻开历史的卷宗,真相其实并不模糊。公元512年的《三国史记》中,新罗智证王派遣异斯夫征服于山国的记载,被广泛认为是独岛(当时称于山岛)最早、最权威的历史记录,这比日本方面声称的17世纪“发现”该岛早了一千多年。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日本自己的古代文献,也无意中成了对方的“证人”。例如1667年日本的《竹岛考》中,就明确将松岛(独岛)和竹岛(郁陵岛)视为朝鲜半岛的领土,而非日本本土。 这些白纸黑字的记录,如同历史长河中的航标,清晰地指明了独岛的归属。那么,为何在21世纪的今天,还会出现如此颠覆性的言论? 这背后,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历史洗白”运动。日本右翼势力试图将1905年借日俄战争之机,通过内阁决议擅自将独岛划入岛根县的侵略行为,美化为“依据国际法”的正当主张。 他们将殖民扩张的产物,强行粉饰成“固有领土”,这种逻辑上的跳跃,恰恰暴露了其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 这已经不是在争主权,而是在挑战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人类对侵略行为的集体认知。当一个国家试图用今天的政治需要去篡改昨天的历史事实时,它失去的不仅仅是邻国的信任,更是自身的道义根基。 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它与日本国内一系列右倾化动作遥相呼应。从推动“竹岛日”纪念活动,到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侵略罪行,再到政客频频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一系列操作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 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内的鹰派代表,其言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国内右翼势力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她口中“不用看韩国脸色”的强硬姿态,正是这种民粹主义情绪的集中体现。 这种将历史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做法,看似能博取一时的国内喝彩,实则是在毒化地区关系的土壤,为未来的冲突埋下隐患。 这种无视历史、挑战公理的挑衅,真的能让日本实现“重回巅峰”的梦想吗?一个国家的崛起,绝不仅仅是经济数据和军事力量的堆砌,更在于它能否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当一个国家连自己不光彩的过去都不敢正视,反而试图通过篡改历史来谋求政治利益时,它所谓的“回归”,更像是一种倒退,倒退回那个以强权即公理的旧时代。 真正的强大,源于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和对和平的坚定承诺,而非通过刺激邻国、煽动民族情绪来获得的虚幻满足感。 面对这股愈演愈烈的右翼歪风,单纯的抗议和谴责似乎显得有些苍白。这或许需要更深层次的应对。历史教育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让更多人,包括日本国内的年轻一代,了解真实的历史全貌,而不是被经过精心筛选和美化的“国史”所蒙蔽。 同时,国际社会也需要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对任何试图挑战战后秩序、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保持高度警惕。 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终究取决于它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这场围绕独岛的争论,早已超越了领土本身,它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日本社会在历史认知上的深刻撕裂。 那么,你认为,除了外交上的交锋,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共同守护那段不容篡改的历史记忆呢?

0 阅读:4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