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一场本以为会速战速决的区域冲突,谁知竟滚雪球般演变成二战以来欧洲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战争漩涡,至今已耗时三年有余。 2022年2月24日的炮火划破清晨,没人能想到这一炮会炸出欧洲近八十年最漫长的硝烟。 如今指针走到2025年11月,这场战争已经拖过了1359天,比当初多数西方专家预测的“速战速决”时长翻了十倍不止。 俄罗斯一开始的想法挺明确,就是为了拦着北约往东扩才出兵的,装甲部队直接往基辅冲,打算快点把关键地方拿下来。 现实却给了一记重拳,乌克兰的抵抗比预想中顽强得多,西方源源不断的武器援助更让战线越拉越长。 2024年的时候,战线就卡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那块儿不动了,两边打了半天拉锯战,没谁能顺顺利利往前再挪一步。 双方的伤亡数字早已成了触目惊心的天文数字,第三方数据显示俄军死亡人数包含非正规军在内约9万人,总伤亡规模更大;乌军方面官方公布的阵亡数和受伤数都已突破数万,第三方认为实际损失会更高。 平民也没能逃过这场战火的摧残,联合国最新通报说已经有上万名平民丧生,受伤的人更是多得多。 战线就这么来回耗着没动静,西方当初下了大力气搞的那些制裁,到最后压根没起啥作用。 美欧一下抛出上千项限制,冻了俄罗斯不少资产,连SWIFT系统都给它踢出去了,本来觉得这样准能搞垮俄经济。 可俄罗斯早有打算,干脆把能源出口的核心挪到了东方。中俄之间的贸易一直很稳,2024年交易额保持在2400多亿美元,“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还在不断输送天然气,中国成了它最靠谱的能源买家。 印度也偷偷加大了石油进口量,这部分石油差不多能占到总进口量的四成。有了东方市场这么给力的支撑,俄罗斯经济不光没撑不住,反倒反过来涨了不少,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的发展势头都挺不错。 虽说2025年经济增长没那么顺了,但能扛住这么久的严厉制裁,已经够让人意外的了。 乌克兰那边的日子,跟俄罗斯比着那可真是差太远了,压根不是一个档次的。 2022年战火一开,乌克兰经济直接缩水快三成,不少工业设施都遭了殃,黑海航道不稳,粮食出口也随局势时好时坏。 全靠西方百亿级援助撑了这么久,2025年这份援助明显不如以前给力了。 普京本来怕北约东扩戳到安全红线才动手,结果打了三年拉锯战,北约反倒逆势扩张,从30国扩到32国。 这场仗早就不是光靠地面推进这么简单,科技反倒成了新的较量阵地。 俄罗斯拿各类电子战系统压制乌克兰星链信号,乌军无人机动不动就失联掉链子,乌克兰那边拿美国给的反制装备还手,还自己攒无人机去轰俄油库。 双方你来我往的攻防战成了常态,今天你用导弹炸我能源设施,明天我用无人机反击你后勤据点,战场形态早变了样。 美国这会儿该回过味了,自己押注的“速胜”成了泥潭,当初看不上的中国立场,反倒成了最清醒的选择。 三年前战事一开,中国就一直守住不偏帮、推和谈的底线,从没给任何一方提供过武器,这可不是简单的中立,而是看清了冲突没有赢家的本质。 现在再看这场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俄罗斯虽说拿下了乌克兰约19%的领土,可也落得国际孤立的境地,年轻人不是参军上前线,就是选择逃离,经济增速也跟着往下走。 乌克兰守住了大部分国土,却丢了家园,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 这场打了足足1359天的仗,真该给全世界提个醒:搞阵营对立根本走不通,零和博弈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而中国一直主张的和平谈判,正是化解这一困局的根本法子。 和平从来不是够不着的空想,只要各方放下心里的执念,坐到谈判桌前,硝烟散尽的希望就还在。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乌克兰暂停和谈,克宫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