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杀了3000多名红军的韩起功率残部逃入祁连山,这时,一个农民走了10

武某人 2025-11-14 12:21:45

1949年,杀了3000多名红军的韩起功率残部逃入祁连山,这时,一个农民走了100多里路找到了解放军:“我知道韩起功在哪里!” 这个农民叫林寅,在解放军临时指挥部的火炉前,他指着地图上一个名叫“黑石峡”的山坳,说:“那里有个废窑洞,他藏在那儿,我亲眼见过。” “你怎么会知道?”军官警惕地盯着他。 林寅沉默片刻,缓缓答道:“因为我就是从他屠过的营地里逃出来的。” 他原名任廷栋,红军西路军报务员。1937年冬,西路军在张掖遭遇重创,被迫撤入甘肃南部。韩起功当时任青南警备司令,拒绝接受红军投降,反将战俘集体屠杀于寒夜。据幸存者记录,那批被俘官兵中,仅不到三十人逃生。 任廷栋是其中之一。为逃追捕,他隐姓埋名,在祁连山煤窑干了整整十二年。他烧锅炉、劈柴、采煤,过着连姓名都无法提起的生活。那年秋天,祁连山天光微白,他在山口看见一支衣衫褴褛的部队行色匆匆,其中一个灰头土脸的中年军官,从破军帽下露出几分熟悉的面容——韩起功。 那一夜,他失眠至天明。于是他走了整整一百多里山路,只为把这个消息交到解放军手里。 几天后,解放军包围了黑石峡。韩起功仍在苟延残喘。他已经失去了大部兵力,黄金被抢,军粮短缺,士兵私自逃散。他躲在废弃的石窑中,靠着山泉和野菜苟活。 而当他在山口听到“奉命劝降”的喊声时,他没认出那声音是谁。直到那人走到近前,摘下草帽,直视着他说:“你还记得张掖城西的那片雪地吗?”韩起功脸色煞白。 他认出了任廷栋——那个他以为早已埋在雪下的红军战俘。兵败如山倒。他没有选择,投降书上,他颤抖着写下自己的名字。多年后在军法审判台上,他被问及是否悔过,他沉默了十秒,只说:“我没想到,还有人会记得那年雪地里的事。” 1951年春,韩起功被判处死刑,执行于临夏。他的结局并未激起波澜,反倒是任廷栋的故事,在西北老百姓口中流传开来。 后来任廷栋被任命为张掖县区长。他仍穿旧军装,走村串户宣传粮改。他常对年轻干部说一句话: “历史是给活着的人提个醒的。” 祁连山的冬天仍然冷得刺骨,可在一些村口老井旁,老人们仍会提起那个背着旧布袋、满脸煤灰却眼神坚定的“林寅”。因为他们知道,那是十二年前那场雪夜,唯一活下来的见证人。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