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

烟雨评社 2025-11-14 11:35:53

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印度经济未来可能超车。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是新加坡和印度越走越近的现实。 10月底,李显龙以新加坡国务资政身份出现在英国伦敦的塔姆研究会,对谈里把这句话抛了出去,理由摆在明面上:印度的人口中位数大约28岁,中国是39.59岁,年轻就是潜力。 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 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连续多年减少,而印度平均年龄不到 28 岁,每年新增劳动人口超 1400 万。 但更关键的是新加坡的战略选择 —— 作为依赖全球贸易的城市国家,它早已开始在印度布局,毕竟自 2000 年以来,新加坡一直是印度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国,占其外商直接投资股权流入总额的约 24%。 今年 8 月的动作最能说明问题,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带着浩浩荡荡的代表团访印,一口气敲定了总额 2000 亿卢比(约合 164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协议。 随行的不仅有贸工部长,还有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外交部长等多位核心官员,这种高规格阵容背后是全方位合作的野心。凯德集团在孟买揭幕的新数据中心只是起点, 这家新加坡巨头计划在孟买和浦那砸下重金,覆盖商务园区、数据中心、物流与工业园区等多个领域,丰树产业也跟着签下 300 亿卢比的谅解备忘录,瞄准同样的赛道。 经贸合作还在往深里走。9 月初,印度总理莫迪和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新德里见证了五项协议的签署,涉及民航、航天、技能发展等关键领域,更重要的是两国明确要对双边全面经济合作协定(CECA)进行有时限的审查,目的就是进一步打通贸易壁垒。 要知道印度对新加坡的投资也从 2004 年的 4.81 亿美元飙升到 2023 年的约 316 亿美元,这种双向奔赴的势头在其他东南亚国家身上并不多见。 安全领域的捆绑同样不容忽视。印度已经和新加坡重新达成了为期五年的空军培训协议,新加坡军队可以直接使用印度的军事设施进行训练,去年 6 月两国防长还召开了首次对话,印度防长帕里卡尔直言要把关系 “深化并超越战略伙伴层级”。 这种信任度在区域合作里相当罕见,要知道印度还在帮越南训练飞行员,如今却把自家军事基地向新加坡开放,背后的战略协同可见一斑。 新加坡的算盘打得很精,它需要在中美博弈的缝隙里找到新的支点。特朗普政府推行的 “美国优先” 政策让全球贸易保守化,甚至对印度加征高达 50% 的关税,而新加坡维持着 10% 的美国 “基准关税”,这种差异让新印在对抗贸易保护主义上有了共同语言。 印度 “东进” 政策也正好需要新加坡这个东盟支点,两国在绿色航运走廊、数字资产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本质上是在搭建绕开传统贸易路径的新通道。 李显龙敢放话 “印度可能超车”,也是看到了印度市场的潜力。印度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充足的土地供应,正想打造全球数据中心枢纽,这和新加坡的资本、技术正好互补。 凯德集团在印度已经布局了班加罗尔、金奈等多个城市的商务园区,运营着 12 个工业和物流园区,国际港务集团的孟买二期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印度最大的单一集装箱码头,这些实打实的投资就是最有力的投票。 当然,新加坡也没完全押注一边,李显龙在同一场论坛上也说过 “中国的繁荣发展与亚洲是捆绑的”,这种平衡术是新加坡的生存智慧。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百亿级投资到军事合作,从贸易协定升级到产业协同,新印走近的每一步都在为 “印度超车” 的判断铺路,李显龙的话更像是对这种现实的公开注解。 对新加坡来说,最理想的局面就是印度崛起,跟中国形成一种制衡关系,自己就在中间两头受益。不过要让印度真正发挥出潜力,光靠年轻人口可不行,还得解决政策不够透明、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而这些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