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深夜,长征中的陈树湘蹲在草丛如厕,一道冷光闪过后背,是敌兵刺刀反

炎左吖吖 2025-11-14 11:15:25

1934年11月深夜,长征中的陈树湘蹲在草丛如厕,一道冷光闪过后背,是敌兵刺刀反光!他攥紧驳壳枪:全军宿营就在附近,这是被摸哨了? 深夜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蹲在草丛里,后颈的汗毛因一道冷光竖起。 他攥紧驳壳枪,全军宿营点就在百米外,六千弟兄的命,压在他肩头。 这不是普通的哨兵走神。 此刻,湘江两岸密布何键的追兵、周浑元的截击队,红三十四师作为“铁血后卫”,本就是全军最后的屏障。 陈树湘的故事,要从长沙小吴门的菜摊说起。 1905年出生在贫苦农家的他,12岁就跟着父亲挑菜担走街串巷。 长沙的茶馆里,他总凑着听人讲“朱毛红军闹革命”。 秋收起义的号角响起时,他扔下菜筐,跟着队伍上了井冈山。 从扛梭镖的战士到指挥员,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红军是穷人的命根子,护住红军,就是护住天下的光。” 1934年长征开始,红三十四师被任命为“铁血后卫”。 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既要挡住追兵,又要掩护主力渡江。 出发前,陈树湘把火柴棍一根根折断。 这是他从井冈山带过来的习惯,每折一根,代表可能牺牲的战士。 战士们记得他常说:“咱们三十四师,是全军的‘挡箭牌’。挡住了,主力就能活;挡不住,咱们就和他们拼命。” 1934年11月的那个深夜,陈树湘的警觉救了全军。 他蹲在草丛里,听着敌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四五个黑影猫着腰,刺刀反射出寒光,离战士们的铺位只剩二十步。 他清楚,这些侦察兵若摸清宿营点,大部队随后就会压上来。 战士们刚完成三天三夜急行军,草鞋磨穿了底,不少人还带着伤,根本经不起偷袭。 他贴着老樟树的阴影挪动,手指扣住驳壳枪保险。 等带头敌兵的后背完全暴露,他扣动扳机。 剩下的人慌了神转身就跑,他跳出来大喊“有敌兵!”,又朝最后一个敌兵腿部开枪。 警卫班冲过来时,他裤腿已被荆棘划破,却只摆摆手:“先布警戒,别让漏网的跑了。” 没人知道,这只是他长征路上“护火种”的缩影。 后来在湘江战役中,他带着部队在牯子江遭遇伏击,一颗子弹穿透腹部,他捂着血腹喊:“二营抢占左翼!” 警卫员抬着他转移,他咬着牙部署:“王参谋长带主力突围,我留两个班阻击!” 战士们哭着不肯走,他吼:“三十四师可以没我,不能没革命火种!” 1934年12月18日,道县石马神村麒麟庙前,陈树湘的血染红了石阶。 被俘后,敌人把他抬往县城邀功。 途经麒麟庙时,他突然怒吼一声,双手插进腹部的伤口。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的一生,像一根烧得透亮的火柴。 从卖菜郎到红军师长,他用29年把“护战友、守火种”刻进骨血。 草丛里的那声枪响,湘江边的那腔热血,麒麟庙前的决绝,都是他给革命最滚烫的答案。 英雄不是雕像,是曾在黑暗中拼命护着光的人。 他的血,不仅染红了长征路,更滋养了后来者,那些接过火种的人,最终走出了新中国。 主要信源:(新湖南客户端——再走长征路 | 寻找陈树湘:他在道县最后的身影)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欢喜哥

欢喜哥

4
2025-11-14 11:48

陈树湘烈士,湖南长沙县福临镇人氏!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