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国驻扎在南薰礁的11名战士突然失联,直到后续介入调查后,发现11名战士6人死亡,5人失踪,但除了这些信息之外,其他的信息一概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派兵常驻南沙七大礁盘,形成对南海前沿的战略控制网。南薰礁,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只有1850米长的心形珊瑚礁,退潮才能露出礁体,涨潮时几乎全部被淹,周边皆是敌占大型岛礁。 1990年11月7日,南海舰队指挥部里的无线电突然成了“哑巴”——和南薰礁守礁官兵的例行联络断了。 那时候没有手机,无线电就是礁盘与大陆唯一的生命线,这种失联比什么都让人揪心,指挥部不敢耽搁,立刻派船往南薰礁赶,可从湛江港到南沙要顶两天风浪,这两天里无数次呼叫,耳机里只有滋滋的杂音,不祥的预感压得每个人喘不过气。 等支援船终于靠近南薰礁,眼前的景象让久经沙场的战士们都心头一沉。 这个1850米长的心形珊瑚礁,涨潮时几乎全淹在水里,只有退潮才露礁体,此时礁上的高脚屋顶端,五星红旗还在孤零零地飘着,可本该出来迎接的战士连个影子都没有。 往常只要听到船的引擎声,战士们早该在礁边挥手了,可那天只有海浪拍礁的声音,安静得吓人。 战士们踩着过膝的海水冲上礁盘,推开高脚屋的门,眼前的一幕成了一辈子的噩梦:6具战友的遗体横七竖八倒在屋里,2人是被扼喉窒息,4人身上有枪伤,屋里到处是弹痕,显然经过了激烈搏斗。 再一查,礁上唯一的交通艇没了踪影,水下珊瑚礁里捞起几把我军的制式步枪,像是慌乱中掉进去的,礁长张效忠的眼镜也在礁盘上找到了,可他和另外4名战士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这事儿到底是谁干的?虽说没有百分百实锤的证据,但只要了解当时的情况,答案其实不难猜。 最可疑的就是越南,这不是瞎猜,是有实实在在的依据,两年前的1988年3月14日,中越在赤瓜礁打了一场海战,咱们海军赢了,收复了包括南薰礁在内的7个礁盘,越南吃了大亏,军舰沉了好几艘,心里早就憋着报复的火。 再看南薰礁的位置,简直是插在越军心窝里的一根刺,它被越军占的岛礁三面围着,东边是鸿庥岛,南边是景洪岛,西边是大现礁,尤其是鸿庥岛离南薰礁才5海里,岛上驻了100多人,里头说不定就有越南的特种兵。 那些越南特种兵经过越战的磨练,下手狠、手段高,偷袭完还能把现场打扫干净,不留痕迹,这和南薰礁现场没发现可疑物品的情况对得上。 至于菲律宾、马来西亚,他们占的岛礁离南薰礁远得很,长途偷袭根本不现实,当时和咱们关系也还行,没理由干这事儿。 台湾方面占的太平岛离得近,但1990年两岸关系已经回暖,两年前赤瓜礁海战的时候,太平岛的守军还帮过咱们后勤,更不可能下手。 这么一排除,越南特种部队偷袭的嫌疑最大,那5名失踪的战士,恐怕是被他们掳走害了命。 这起悲剧不是偶然,是当时南海凶险局势的必然结果,南沙群岛56个岛礁,那会儿咱们才占7个,台湾占2个,剩下的全被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抢了,越南一个就占了29个。 他们在占的岛礁上修跑道、开油田,把咱们的海域当成了自家的聚宝盆,而咱们的守礁战士就像孤胆英雄,在敌人的包围圈里死死钉在礁盘上。 南薰礁这11名战士,就是用生命给国家敲了警钟——南沙的防守太薄弱了,再不加强,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悲剧。 所以中央军委立刻下了决心:派兵常驻南沙七大礁盘,形成战略控制网,这不是冲动的决定,是用鲜血换来的清醒。 南薰礁这样的礁盘,看着小,却是南海的“战略节点”,守住它就能卡住周边海域的咽喉,打破敌人的合围。 从那以后,咱们的守礁条件一点点改善,从竹竿高脚屋到铁皮屋,再到现在有淡水、有绿植的永固礁堡,战士们不用再吃罐头度日,不用再忍受无边的孤寂。可谁都忘不了,这一切是从11名勇士的牺牲开始的。 现在南薰礁已经建成了人工岛,礁上的太阳花开得格外艳,那是战士们从家乡带来的种子,在海风里扎下了根。 每次看到南沙的新闻,我就会想起1990年那个秋天,11名战士在那个心形礁盘上最后的战斗。 他们的名字可能没全被记住,但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国土,咱们一寸都没丢。 这就是答案——不是什么解不开的谜,是一群侵略者的卑劣偷袭,是一群勇士的壮烈牺牲,更是一个国家捍卫主权的坚定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