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乌克兰突然宣布 11月13日,乌克兰外交部宣布,因缺乏成果,乌克兰方面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将停止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央视新闻) 一句“缺乏成果”就关上和平谈判的大门,听着像是果断止损,实则更像一场精心包装的政治表演。谈判本就是双方拉扯妥协的过程,哪有一上来就满载而归的道理?真要追求和平,该做的是坐在桌前细化分歧,而不是谈不拢就直接掀桌子,这种操作更像是在向外界传递某种信号,而非真的对谈判失去信心。 俄方的回应来得又快又直接,扎哈罗娃直言乌方缺乏和平意愿,还戳破了一个关键事实:双方约定交换的1200名被俘人员,实际换回去的还不到三成。连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换俘协议都没执行到位,足以说明乌方所谓的“谈判诚意”水分有多大。嘴上喊着谈判没成果,行动上却破坏已达成的共识,这样的态度,就算谈判继续下去,又能指望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乌克兰难言之隐。战场上的主动权早就不在乌军手里,前线士兵的战损数字每天都在刷新,前不久还有千具乌军阵亡遗体被送回的消息传来。俄军趁着冬季临近,又开始针对性打击能源设施,去年基辅10万户人家断电断暖、民众在寒夜中煎熬的场景,眼看就要重演。打不赢又不想妥协,只能用“停止谈判”来给自己挽尊,顺便向西方盟友施压——你看,我们已经退无可退,该给的援助可不能断。 西方的态度变化更是让这场停谈显得意味深长。美国大选后对乌援助的态度变得暧昧不清,欧洲各国自己还在为天然气供应发愁,之前承诺的武器支援越来越难兑现。乌克兰心里比谁都清楚,没有西方的弹药和资金,前线根本撑不了多久。现在停止谈判,既是向西方表决心,也是在逼盟友尽快拿出更实在的支持,本质上是把谈判当成了争取援助的筹码。 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些被夹在中间的普通人。谈判大门关闭,意味着更多年轻人要扛着枪走进战壕,更多家庭要在炮火中流离失所。那些还被困在战俘营里的士兵,本指望通过谈判重获自由,现在却要在冰天雪地里等待未知的命运。政客们在办公室里轻飘飘一句“停止谈判”,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黑土地上流淌的鲜血。 俄乌冲突的核心矛盾从来没变:乌方要领土完整,俄方要安全保障和占领区主权认可。这些分歧不是靠关闭谈判大门就能解决的,反而会让冲突彻底陷入死循环。冬季的严寒已经逼近,能源战、阵地战还会愈演愈烈,乌克兰此刻放弃和平选项,无疑是把整个国家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 所谓的“缺乏成果”,更像是逃避现实的借口。真正的和平,从来都需要勇气和妥协,而不是一时冲动的决绝。当谈判的最后一丝希望被掐灭,留给俄乌两国人民的,恐怕只有无尽的苦难和漫长的寒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