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印度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3日,印度突然宣布拿下挪威2.2亿美元大单,要造6艘高端化学品船!这笔订单看着光鲜,背后却藏着印度造船业的野望和3尴尬。 接下这单的是印度天鹅防务重工,这是他们接管Pipavav船厂后的首份国际大单,采用“6+6”模式,先造6艘18000载重吨的IMO II型化学品船,后续还有6艘备选订单的选择权。船舶核心设计由挪威Marinform与StoGda联合完成,靠外援补齐技术短板,才撑起了这单的“高端”名头。 印度这次是铁了心要在造船业闯出名堂,政府刚批准7000亿卢比(约80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计划,目标先在2030年冲进全球前十,到2047年再跻身前五。年初还成立了国有巴拉特集装箱公司,摆明了要对标行业巨头,野心藏都藏不住 。 别被表面风光骗了,这单的核心设计靠的是挪威公司,印度说白了就是个“组装厂”。船舶需要的柴油机、导航系统这些关键设备,印度自己压根造不出来,全得靠进口拼凑,供应链风险一抓一大把。 印度所谓的成本优势全靠补贴撑着,补贴后每千克船体成本约3.5美元,比越南、菲律宾略低,但实际造船成本比中韩高出25%-30%,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成本优势。日韩早就靠自动化生产线抹平了人力差距,印度这点补贴换来的优势,顶多只能抢点东南亚的低端订单,想撼动中韩日的地位还差得远。 技术短板是最致命的硬伤,印度民用造船至今只敢碰散货船、渔船这类低端船型。15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油轮、LNG运输船这些高端货,他们连边都摸不到,2025年全球市场份额仅0.06%,排名徘徊在19至22位之间 。 研发投入的差距更是天差地别,印度造船业海事投资基金仅16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上海单是船舶动力领域,累计研发经费投入就要超1000亿元。没有真金白银砸技术,光靠喊口号,根本成不了气候 。 更尴尬的是,全球造船业正遇寒冬,2025年1-9月新船订单同比暴跌48.2%,中韩日三国合计占了93%的市场份额,中国1-10月新接订单市占率59%,手持订单占比61%,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印度想在这个时候弯道超车,难度堪比登天。 挪威船东敢下单,大概率是冲着补贴和环保概念来的。之前印度拿法国达飞的3亿美元订单,靠的就是20%-25%的政府补贴,可即便如此,印度船厂的成本还是比中韩高出25%-30%,而且船型设计还得依赖国外技术 。 印度造船业的野心值得认可,但实力撑不起野心就是空谈。没有核心技术、完整产业链,再大的订单也只是靠补贴和外援堆出来的昙花一现,想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印度三航母计划

DanielZhou
敢用印度造的船,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