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拍岸,军港沉睡。 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码头,仿佛一切如常。但在某艘停靠多日的

同巍聊历史 2025-11-13 16:11:59

夜风拍岸,军港沉睡。 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码头,仿佛一切如常。但在某艘停靠多日的老登陆艇里,一场令人胆寒的变故正悄悄酝酿。 这艘代号“江威05”的老式登陆艇,归属东南沿海舰队某部。 艇上有三名出奇团结的新兵,籍贯相同、年岁相当,自称“铁三角”,操着一口莆田口音,在战友中格外显眼。没人知道,他们曾在入伍前就约定好“要干一票大的”。 三人中老大叫林尚国,机警狡黠,脑子快但心眼不正;二弟林尚平沉默寡言,是搞无线电出身;最小的林尚文看起来最老实,却最阴沉。 他们原本表现积极,打扫、操练样样上手,连连被表扬。但几个月后,艇上的政工干部就发现了异常:这哥仨总偷偷摸摸聚在一间废弃的舱室里,不知鼓捣什么。 有次夜查,军士打开那扇锈迹斑斑的舱门,发现他们正趴在一台自制收音设备前,收听对岸的“和平之声”广播,节目里充斥着“自由世界”“民主典范”“投诚奖励”等内容。 三人匆忙中说是在“学电子技术”,却谁都没信。 政委曾找他们谈过话,也组织了几次思想教育,但林氏三兄弟表面点头,心里却越来越飘。 他们甚至幻想:凭着一艘军舰“投奔自由”,一定能被当成英雄、过上富贵日子。 1970年3月的某个凌晨,值夜班的老兵赵鸣林刚打完哈欠,走进机电舱准备换岗,就听见“突突突”几声枪响。他还没反应过来,胸口便被子弹洞穿,倒在滚烫的引擎边。 接着,是指挥舱、通讯舱,三处几乎同时传来混乱的尖叫与枪声。 林尚国三人手握冲锋枪,趁着熟睡时分,逐个解决掉他们精心标记的“眼中钉”——包括艇长、副艇长和两名通讯员。 行动迅速而残忍。有人还在睡梦中,被一枪爆头,血溅墙壁。 艇内7名官兵当场身亡,其中两人是刚下连的新兵,行李里还放着家乡寄来的咸鸭蛋。 杀完人后,三人迅速接管驾驶台,将军旗扯下,用战友的鲜血在白布上歪歪扭扭写下八个大字:“起义投诚,速派飞机”。 他们按下船舵,朝着海峡另一端的马祖岛疾驰。 几小时后,台湾方面以“重要情报人员”身份紧急响应,派出一架HU-16水上飞机准备“迎接英雄”。此举被我方雷达捕捉。 接到紧急报告后,北京反应迅速。空军战备单位接令起飞,两架歼-6、两架歼-5在雷达引导下进入拦截区。 年轻飞行员方旭明,执行拦截任务。他眼神冷峻,语音镇定。“发现目标,申请攻击。” 经指令批准后,他迅速俯冲,锁定敌机。尽管对方开始摇摆规避,但速度差距悬殊。 方旭明按下发射钮,导弹划破长空,精准命中敌机右翼。飞机旋即着火,发出短促惨叫般的噪音后,坠入海中。 海水翻涌的瞬间,曾梦想“飞黄腾达”的三兄弟,就此葬身海底,尸骨无存。 事发后,整个舰队震动。中央下令彻查部队管理漏洞,数名干部被撤职。所有船只全面收缴半导体收音机,严查涉“敌台”影响。 那艘“江威05”艇也被彻底清洗重修,墙上的弹痕难以掩盖,艇首残留的血迹,怎么刷都仿佛还泛着红。艇上的战友常说:“这艇有冤魂。” 被害的7名战士,被追认为烈士,安葬在军港山麓的烈士园中。新兵入伍,都会来祭奠,每年清明,那几座墓前总有鲜花和军帽。 几十年过去,当年参与调查的老干部仍心有余悸:“他们不只是背叛国家,是亲手杀了战友啊!” 有人曾去三兄弟家中做过家访,老母亲瘫坐屋角,一句话不说。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他们死有余辜,可我这条命,也跟着埋进去了。” 这桩震惊军界的哗变案,成为军队内部反思的警钟。后来被写入保密教材、军队心理课,也成为政工干部教育新兵的经典案例。 在祖国的军旗下,誓言从来不是儿戏。 背叛,是对信仰最残忍的践踏;而信仰,最终也会亲手惩罚叛徒。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